陪伴孩子一生的礼物

从一个好名字开始

寓意美雅致美字形美音律美
微信扫一扫,免费使用
游少林寺 唐代·沈佺期

游少林寺

《游少林寺》是唐代作家沈佺期的诗,游少林寺的原文: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译文对照

在高声歌唱中游览宝地,徜徉在清幽静谧的树林之中。

寺中雁塔历经风霜显得古朴庄重,九龙潭因岁月久远而更显幽深。

佛寺在雨后斜阳里显得分外明亮,碧殿如蒙上秋阴的暗淡色调。

日暮归途中只见烟霞满天,山路上蝉鸣声到处可闻。

译文
在高声歌唱中游览宝地,徜徉在清幽静谧的树林之中。
寺中雁塔历经风霜显得古朴庄重,九龙潭因岁月久远而更显幽深。
佛寺在雨后斜阳里显得分外明亮,碧殿如蒙上秋阴的暗淡色调。
日暮归途中只见烟霞满天,山路上蝉鸣声到处可闻。

注释
徙倚:犹徘徊,逡巡。一作“屐倚”。
珠林:指林木的美称。
风霜:一作“丹青”。
绀(gàn)园:佛寺的别称。
霁(jì):雨后转晴。

少林寺是达摩始祖修道传宗之所,亦因寺僧唐初护国而名扬天下。历代名人雅士多有游历,留下佳章无数。此诗是唐代高宗武后时期诗人沈佺期游览少林寺时的记游之作,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这是一首记游的五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对佛门胜地少林寺的衷心礼赞。“长歌”的欢悦与“徙倚”的急切,毕现了诗人心中对宝地的久盼,而“宝地”与“珠林”二词,便是诗人对名刹的激赏。接着诗人取“雁塔”与“龙池”两个著名景点,展现其岁月之幽、深难测底。走出历史的风尘,来到眼前的风景中,但见雨后初霁后的宝宇,风光更为绮丽,高檐碧殿,饱蘸秋阴。 留恋之余,不觉秋晚,山蝉相送,意犹未穷。

首联是概写游寺。诗人踏着歌声来到这所佛门宝地,仔细地观赏了寺内清幽秀美的园林景色。“宝地”“珠林”,都是出自佛经用语,所谓“黄金七宝为地,摩尼珠为林”。少林佛殿及其幽美园林风光也由此不言自喻。“长歌”二字,表现诗人当时畅游的欢快心情。

次联进而描述寺内两处重点景物。一处是古老的雁塔。雁塔原是印度古代佛教僧人为舍身救饥的雁王立塔纪念,出自佛经故事,后世相传成为佛寺的重要建筑。另一处为龙池,指寺中有名的九龙潭,潭水很深,据说有九龙蟠聚其下,“风霜古”“岁月深”,两句上下交织成文,说明雁塔之古是由于岁月之深,而龙池之深也是因为霜风之古。

三联再写遍游以后的时间变化。“澄”“下”两字写时间转移动景,最能生动传神。“夕霁”和“秋阴”,既点时间,又指季节,自然引出尾联的“晚霞”与“蝉噪”。

尾联写霞彩满目,蝉声盈耳,结得声色并茂,非常尽兴快意。此时的蝉声相送,同首联的长歌来游,前后相应,主体与客观协调一致,早晚一片欢愉场景,诗人畅游的欢快心情,也跃然纸上。这首诗的结尾基本上是宫廷宴会诗“让我们回去吧,天已晚了”的翻版,不过,这一效果的取得,是通过一种触发孤独及秋愁的客观景象。诗人游寺的高潮是一种与觉悟相联系的清澄,但诗人随即面对越来越浓重的暮色,最后是归家,进入烟霞弥漫的孤立世界。

沈佺期是唐初的宫廷诗人,也是完成律诗定型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诗特点是:“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沈佺期传》)按此标准与前代山水诗比较,无论从构思、写景、音律,形式和语言各方面看,这首诗都可说达到后来居上的胜境,实为唐初和沈氏五言律诗的代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