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从姓,我国罕见姓氏之一。主要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
从姓姓氏渊源
从姓第一个渊源
出自姬姓,后稷之后也,始祖姬从和,以人名为氏,始居兖州曲阜之太山一带。有关从姓乃枞姓更改而来没有任何根据,网上盛传之汉将军从公之后版本,汉将军从公乃从和第三十世孙,因此,从姓的历史比之更早,安徽繁昌县大元至治元年辛酉三月春,任青阳县教谕英山县方守忠撰从氏家谱旧序:“予观从氏之先,本姬姓,后稷之后也,其后有从和公散漫于湘江之旁,而自乐于渔钓,筑室于兖州曲阜之太山,人皆曰从和,其子遂变姬而从姓为”,此为汉族从姓也,繁衍至今已有2700年历史。
从姓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平王幼子姬精英的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指出,自古以来,“从”这个比较少见的姓氏,多是由古老的枞氏“去木留从”而来的。东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儿子名叫姬精英,被封在枞邑(今安徽桐城),建有枞国,为侯爵,史称“枞侯”。在枞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枞氏,后有去“木”偏旁为从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从氏和枞氏同宗同源,其姓氏读音与枞氏一样,正确读音作cōng(ㄘㄨㄥ)。
从姓第三个渊源
源于枞氏,出自汉朝将军枞公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地名为氏。从氏,古为居于枞阳之地,即今安徽省枞阳县,其地原著民中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枞氏。据史籍《元和姓纂》的记载,到了秦、汉之际的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属下有个大将军,名字失考,人们尊称他为枞公,在西楚霸王项羽大败刘邦军队的危急当中,刘邦的部将纪信冒充刘邦假装投降,以便引开项羽的注意,让刘邦逃脱。在临别时,刘邦留下部将枞公和御史大夫周苛跟魏王豹一起坚守荥阳。项羽认出纪信是假冒的,大为恼火,指挥大军对荥阳发起猛烈攻击。将军枞公和荥阳令周苛决心与荥阳共存亡,他们一方面日夜巡守城头,鼓舞战士们坚守,还杀了叛变的魏王豹。最后,枞公、周苛毕竟寡不敌众而被俘。项羽敬重这两人的坚贞,就劝他俩投降。他俩宁死不屈,最终被杀。枞公的子孙为纪念先祖,就以枞公的名字为姓氏,奉枞公为从氏的始祖。
在枞公的后裔子孙中,有去“木”偏旁简笔称从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从氏正宗。该支从氏与枞氏同宗同源,其姓氏读音与枞氏一样,正确读音作cōng(ㄘㄨㄥ)。
从姓第四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从事中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从事中郎,为西汉时期所设置的武官职务,是大将军府的属官,由战功卓越、经验丰富、智谋百出之人承担,职责为佐将军,主谋议,相当于今天军制中的参谋,职位在主簿之上。著名的大将陈汤就出任西汉末期大将军王凤的从事中郎。从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期,在历朝历代的三公、宰相之下属官员中,皆有从事中郎之职,官秩六品,俸禄一千二百石。
在这些从事中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从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cóng(ㄘㄨㄥˊ)。
从姓第五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从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从史,亦称从吏,为沿袭秦朝官制的高级官僚的从属官员,类似亲信随从之属,是有主官增设的官制,不列正式官序,没有朝廷俸禄,官饷由主官给付,人数不等,只随属主官解决某些问题,或处理日常事务,不负责文书之类的文案工作。西汉初期,主官下属的官吏,当犯有错误时,主官有权撤其官职,但不能予以开割,往往就降为“从史”来使用,可以功复其原职或改任他职,在史籍《汉书·倪宽传》中就记载:“除为从史。”
在从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从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为cóng(ㄘㄨㄥˊ)。
从姓第六个渊源
源于回族,出自清朝时期青海卡力岗地区原藏族,属于以宗教教义为氏。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甘肃省河州花寺门宦教主马来迟赴青海地区循化进行宣教活动,在卡力岗地区的原藏族部落中,以伊斯兰教的中心教义“顺从和平”来制止当地各部落之间的仇杀和械斗,并用回族的风俗影响土著藏族同胞,逐渐消除了争斗。经过长期的演化,卡力岗地区的原藏族民众在宗教信仰、伙食习俗上已经与回族无大的差别,他们的后裔后来皆融合于回族,不再自称藏族,其姓氏构成上以马氏居多。在卡力岗地区的回族中,有以伊斯兰教教义“我主唯一,顺从和平”为姓氏者,分称顺氏、从氏、和氏、平氏四个姓氏,后逐渐分播于全国各地,特别是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另外,在明朝时期,有山东莱州文登丛氏第七世丛英迁到无棣(海丰),自愿加入了清真回教。当时丛英壮年无室家,被招赘入冯门,因冯门后有继续,丛英仍承长支,两姓俱不绝嗣,千古总为一家,而且同坟祭祖,永不结亲。丛英是在入赘冯门后,要继丛、冯两姓之嗣,而且要同坟祭祖,这对原丛氏有碍体面,且丛英本来已有家室在其原籍,因此丛英就用了个同音字“从”来缓解他当时心中的矛盾,从此,在山东无棣地区出现了一支回族从氏。
回族从氏的正确读音皆作cóng(ㄘㄨㄥˊ)。
从姓得姓始祖
从和。根据嘉靖十八年己亥三月望日之从氏重修家谱旧序、崇祯元年九月望日之重修家谱旧序、雍正十一年秋九月望日之从氏谱序,周代姬从和乃我汉族从氏之始祖也,因名得姓,从和公三十世孙信远公,汉光武帝时授为将军,封香山侯,又家东莞也,信远公即汉代从公。
从姓迁徙分布
从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七十一位门阀。
今河南省的驻马店市、周口市郸城、新蔡县、信阳市光山县、南召县、平舆县、许昌市,河北省玉田县、遵化市、枣强县,安徽省的芜湖市繁昌县、芜湖县、郎溪县、泾县、庐江县、宿州市、灵璧县、砀山县、定远县、霍邱县、凤台县、阜阳市,山东省的临沂市蒙阴县、沂南县、聊城莘县、德州市夏津县,陕西省的山阳县、咸阳县、高陵县,江苏省的泗洪县、高邮市、金坛县,湖北省的阳新县、通山县、潜江市、随州市、枣阳县、监利县、钟祥县等,以及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均有从氏族人分布。其中,山东无棣县、天津市的回族从姓和山东文登之丛姓为同祖同宗,和汉族从姓没有任何关系。
从姓家谱文献
山东无棣回族从氏谱书,著者待考,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车镇乡五营中村从秀凯处。
安徽芜湖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巢湖庐江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宣城郎溪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宣城乌溪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宣城泾县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繁昌从氏家谱,从氏世袭图一幅,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木刻活字印本,2005年重修。
湖北阳新(黄石地区)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云南元谋从氏族谱,(现代)从家发编修,2007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百五十册。公开出版。
从姓字辈排行
广东从化从氏字辈:“锡儒金玉品世代登高传伦常庆礼发家庭定平安”。
山东无棣回族从氏字辈:“德世俊实春兰磐叔思大中俨乐奇奎坛……”
从氏一支字辈:“德玉怀汝宝庆……”注:该支从氏玉字辈的名字第三个字都以“水”偏旁字为名,如从玉涵、从玉清等,怀字辈的第三个字都以“玉”字旁为名,如从怀珊、从怀瑶等等。
湖北黄石阳新从氏字辈,姬善良相功启......
从姓历史名人
从姓从嵩
北宋乾德年间资政殿大学士,荆州刺史.从氏族谱收录了赵匡胤的诏书一份,擢其上任并为其修建祠堂.
从姓从一
本名从一彪,明太平府繁昌人,明洪武十七年三月恩赐诰命一道钦除清浪卫世袭指挥佥事封武略将军,洪武三十一年调除安陆卫指挥佥事,子从德,孙从忠皆世袭安陆卫指挥同知.
从姓从 贞
从忠之子,从一之曾孙,明代安陆人,祖籍太平府繁昌县人,宣德八年袭安陆卫指挥同知,居官清俭,萧然若寒士,管领漕运,尤爱惜士卒,州中谣曰指挥从贞运粮惜军,骑的骡马,跟的家人,虽三尺童子皆知颂之。
从姓从 龙
从贞之子,明代知县,字云峰,安陆人。成化己酉乡试中以举人任麻哈州,后升任河南怀庆府知府,当时民俗皆被发左衽,经从龙治理五年,遂成衣冠人物之俗。
从姓从 任
明太平府繁昌人,太学士,字子重,江南人。负奇气,嗜异书,有绝技,现有后人居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
从姓从所向
明代钟祥人,中万历己酉乡试任江西广信府玉山县知县,后升南京刑部主事,清廉恬退,为人仁义,有仁声。
从姓近现代名人
从维熙:(公元1933~今),曾用笔名碧征、从缨;河北玉田人。著名当代作家,“荷花淀派”、“大墙文学派”代表人物。 从维熙初中毕业后于195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期间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受到孙犁和屠格涅夫作品很深的影响。同年开始发表散文、诗歌和小说。 1953年师范毕业后,从维熙任小学教员。1954年出任《北京日报》文艺编辑、记者。
1957年,从维熙被划为右派,开始了长达二十一年的苦难生活。1979年平反后回京,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家出版社总编辑等职。 从维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艺术上师法孙犁。1957年之前曾出版《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两本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从维熙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难二十多年,对监狱生活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在新时期作品很多,其中主要有长篇小说《北国草》、《裸雪》,中篇小说集《从维熙中篇小说集》、《遗落在海滩的脚印》、《远去的白帆》、《雪落黄河静无声》、《驿路折花》,短篇小说集《从维熙小说选》、《洁白的睡莲花》。另外还有文艺论集《文学的梦》。 从维熙的作品大都是描写1957年以来风云变幻的政治生活,其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是代表作。小说选取独特的角度,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个监狱里发生的故事入手,正气凛然地揭露了十年浩劫时期是非颠倒,鬼蜮横行的黑暗现实。作者不是一般地揭露黑暗,事件的发展紧紧地与悼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联系在一起,因此,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有黑暗与邪恶,更有光明与正义。整个作品具有邪不压正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部中篇影响很大,此后评论界把揭露“四人帮”横行时期监狱生活的小说称为“大墙文学”,从维熙自然成了这一文学流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从维熙作品题材多样,视野开阔,取材于农村新生活的作品,格调清新隽永。他所开拓的“大墙文学”作品,笔墨震撼人心,格调冷峻沉郁。由于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创作题材的转移,从维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已经与“荷花淀派”分道扬镳。
从姓郡望堂号
从姓郡望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汉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齐郡置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八县。晋朝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为东莞郡,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东南一带,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末年废黜,其时辖地在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莒县一带。今世所称的“东莞”,皆指建制置于唐朝的广东省东莞市。
从姓堂号
东莞堂:以望立堂。
双烈堂:明朝初期,从所向由玉山令升刑部主事,由于他清明廉洁,所以叫撉遯。他年老退休后,燕王朱棣率军破城,他和儿子从士默同时遇难。一门双烈,后人因以为堂。
从姓宗祠通用联
从姓四言通用联
明时剖竹;
汉代分符。
——佚名撰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从龙事典。下联典指汉·从成公事典。
从姓五言通用联
知州易旧俗;
大将守荥阳。
——李文郑撰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安陆人从龙,字云峰,以举人官麻哈知州,当地民俗落后愚昧,从龙治理五年,民风大变。后任怀庆知府。下联典指汉初刘邦的将领从公(枞公),奉命与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后被项羽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