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一生的礼物

从一个好名字开始

寓意美雅致美字形美音律美
微信扫一扫,免费使用
第五氏,第五姓

第五

五姓是汉族复姓之一,为齐国王族之后。秦末天下大乱,起先被秦国所灭的六国,其王族后裔们,争先纠集人马复国,可最终汉王刘邦在纷争中取胜,建立汉朝一统天下,之后顾忌到这些复国失败的旧王族势力,便将他们纷纷迁出原籍,另外择地安置。其中将齐国王族从第一第八分为八支迁走,故而后人以第次为姓氏,第五氏就为这里的一支。如今,第五姓多分布于陕西泾阳、旬邑一带,一些第五姓现多演化为第姓、第伍姓、五姓或伍姓。
第五氏出名的历史人物有汉代大司空第五伦,唐代宰相第五琦等。

第五姓起源

复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后有姚、妫、陈、胡、田,皆为同根同源,史称“妫汭五姓”。后舜的后裔不断发展,一直到商朝后期,舜的后代阏父归顺于周文王,任陶正之官。后周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并将长女大姬嫁与阏父之子妫满(舜后33代孙)。后来,武王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满氏因此被封为陈侯,位于陈地,国都位于今天河南淮阳县。妫满史称陈胡公胡公满,其后代以国为姓,从而产生了陈氏,后代以胡公谥号为氏,产生了胡氏
陈姓在春秋中期分出田姓。在陈厉公时,陈国发生了争夺君位的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出齐国避难,为避祸而改为田姓,陈完是田姓的始祖。陈完在齐国受到礼遇,任工正
陈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齐国逐渐发展,后掌握齐国国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常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并受到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西汉时期,为了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削弱各地豪强的残余势力。将齐田氏分为八部,分别迁往西安一带,并要他们改姓“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
所以第五出自田姓,源自汉代迁徙齐国公族所改。据《姓氏考略》载:“齐田氏后,汉时齐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又《后汉书·第五伦传》载:“后或改姓。”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削弱地方门阀势力,将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房陵(今陕西咸阳一带)一带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族大人众,以门第顺序被分为第一至第八氏,例如田广的弟弟田英为第八氏,其孙田登为第二氏,元孙田癸为第三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也就产生了第五姓氏。唯有“第五”氏这一支后来出了不少名人,得以较普遍流传,所以作为显姓收到《续百家姓》中。第一至第八等姓,后来都改为单姓“第”及“五”(伍)两个姓氏,现在保留复姓的很少。 

第五姓传统文化

第五姓郡望堂号

陇西郡:秦置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东乡以东及陇西南一带地区)。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东郡:东郡始建于秦始皇五年(庚申,公元前242年),取原魏国之地置东郡,包括河北大名府、山东东昌府、及长清县以西一带地区。西汉时期因之,治所在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南部仆阳县及山东省东西部一带地区。东汉初其平中尝治武阳,臧洪为太守,又治东武阳。西晋朝时期废黜,东晋朝复置,在今河南滑县东部。北魏王朝徙治至滑台(今河南滑县),隋朝初期废黜,后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是由滑州(今河南滑县)改名而成,并非今山东省之兖州。南朝宋国再置东郡,在河南陈州府境。
陇西堂:以望立堂。
东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江扈堂。 

第五姓宗祠楹联

廉贞忠厚;正直清高。
——佚名撰第五姓
上联典指东汉长陵人第五伦,字伯鱼,耿直无私,以清节著称。建武年间举孝廉,官会稽太守,章帝时任司空。下联典指第五伦的曾孙第五种。
清高正直;忠厚廉贞。
——佚名撰第五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第五种为官清正,名冠州郡,时人谓:“清高正直,以种为首。”下联典指第五种的曾祖父第五伦为司空,奉公尽节,所得俸禄仅给衣食,余皆散资贫民。 

第五姓家谱文献

维扬邗东第五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家谱收藏者朱炳国处。
陕西旬邑第五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魏洛村第五氏宗祠。 

第五姓姓氏名望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东汉大司空(即东汉宰相)。其先齐诸田,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 第五伦曾为东汉初年光武帝、明帝、章帝三朝元老,为官清廉无私,尽忠守节,其后辈有五人在朝为官,与东汉相始终。 
第五颉:字子陵,第五伦少子;京兆长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东汉大臣。先为郡功曹,州从事,公府辟举高第,后为侍御史,南顿令,桂阳、南阳、庐江三郡太守,谏议大夫。汉顺帝之为太子废也,第五颉为太中大夫,与太仆来历等共守阙固争。汉顺帝即位,第五颉擢为将作大匠,卒官。
第五种:字兴先,历官高密侯相、兖州刺史。因弹劾中常侍单超及其侄子单匡,屡受陷害。当时人说:“清高正直,以第五种为第一。”
第五访:字仲谋,东汉中期京兆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人。 
第五上:东汉刺史,为官冠名州郡,永寿中以奉使称职,拜高密侯相,惩治贪恶,刚直不宥。
第五元先:东汉学者,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为郑康成之师。
第五琦:唐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唐朝宰相)。曾为扶风郡公扶风郡公,京兆尹,改户部侍郎,判度支等,能言强国富民术,不益赋而用以饶。乾元时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年七十岁,赠太子少保、子峰。  
第五可范:唐昭宗的亲信宦官,后来权臣朱温迫使唐昭宗将第五可范赐死
第五均:宋朝人,官至宰相,生卒不详。 

第五姓人口统计

中国复姓第五主要聚居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魏洛村和埝口五村,这两个村子除了个别的杂姓外,基本都复姓第五。另外在全国各地的其它地方也散居着很多复姓第五。台湾有7家复姓第五,其祖先在今天的魏洛村,主要居住在台北市内湖区。
中国复姓“第五”聚居最多的就是在陕西省旬邑县赤道乡魏洛村,全村约3000口人都姓“第五”。祖上传说在汉朝就住在这里。村上建有“第五氏三朝宰相祠堂”,即东汉汉明帝时期大司空:第五伦,唐朝唐肃宗时期宰相:第五琦,宋朝(时期不详)宰相:第五均。有“第五氏宗族家谱”。2007年1月13日,陕西省泾阳县埝口五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马宏杰指挥几十位村民拍集体照,因为这些村民都姓“第五”。“第五”这个姓其实并不鲜见,古时候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后8个字就是“第五言福、百家姓终”。第一到第八都曾存在过,不过现在第五姓最多的了,第五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泾阳和旬邑
今江苏省的扬州市,天津市,陕西省的咸阳市泾阳县、旬邑县彬县、西安市高陵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灵武市,甘肃省的庆阳市宁县、浙江省的舟山市定海县,安徽省的滁州市,台湾省的台北市内湖区等地,均有第五氏族人分布,总人口在六千以上。
其中:姓第五(有的写成第伍)的在甘肃有178人,姓第的有1587人,合计1765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宁县、庆城县和合水县,兰州市、嘉峪关市、白银市也有分布。甘肃宁县的第(第五)家族,主要居住在早胜镇、良平镇等地,据考证,其祖先是从陕西旬邑县赤道乡魏洛村迁徙而来。 

第五姓研究考证

《姓氏考略》:齐田氏后,汉时齐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 
《后汉书·第五伦传》:后或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