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
佘姓,中国姓氏之一,以地名为姓氏。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546位。历史名人有唐代太学博士佘钦、佘熙璋、佘国观。
佘姓基本介绍
佘[佘,读音作shé(ㄕㄜˊ)]
佘姓(2张)和“舌”“蛇”一个读音
佘姓得姓始祖
吴万邦、佘显(吴显)、佘兴(吴兴)。
佘姓姓氏源流
佘(shé)姓源出有:
佘姓源流一
源于人皇氏,出自远古三皇之一人皇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1995年《邵东佘氏五修族谱》所记载的“佘氏得姓源流考”中说:“据旧谱残卷相与考订,佘姓出自人皇氏之支裔,因以人为氏(称人氏)。后为黄帝作合宫接万灵,黄帝使主祀天神地祇人鬼之事,古以示为氏,因以示为氏(称示氏)。及夏后时失官,遂与不窟同于戒翟之间,聚族而谋曰:‘吾欲仍以人为氏,则以远而忘君,仍以示为氏,又恐以远而意亲,不如合人与示而一之,庶君亲两无背乎。’于是遂合‘人’与‘示’为佘姓,此佘氏得氏命姓之始。”由此世代相传至今。
佘姓源流二
源于姜姓,少典氏第三十八代、炎帝神农氏第三十七代姜太公:字子牙,武王封之营陵曰齐,十五世小白,伯于诸侯又数世,而田和移其祚,盖立国七百馀年後有:丁氏、牙氏、丘氏、尚氏、左氏、洴氏、国氏、晏氏、宾氏、平氏、纪氏、癸氏、柴氏、苑氏、庆氏、掌氏、贺氏、厉氏、献氏、易氏、竖氏、年氏、氏氏、是氏(汉末北海氏仪改姓是。)欒氏、襄氏、牵氏、捷氏、青氏、营氏、柯氏、析氏、其氏、裔氏、壬氏、角氏、望氏、绍氏、荼氏、骆氏、弦氏、旗氏、明氏、灵氏、孝氏、彦氏、闾氏、门氏、桓氏、亘(一旦)氏。威氏、齐氏、盖氏、铎氏、畅氏。其复姓者有,子旗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囊氏、子郯氏、子工氏、子牵氏、子渊氏、子泉氏、子黔氏、子公氏、公齐氏、公旗氏、公皙氏、公羊氏、公牛氏、公牵氏、公翰氏、母却(谷改矢)氏、祭公氏、仲长氏、诸儿氏、士疆氏、乐利氏、齐季氏、申鲜氏、将其氏、雍门氏、东门氏、东宫氏、西官氏、南史氏、邴意氏、独孤氏。宇文氏。东郭氏、西郭氏、南郭氏、北郭氏、左子氏、右子氏。其以采者有,丙氏、邴氏、艾氏、隰氏、高氏、剧氏、棠氏、高堂氏、檀氏、灌檀氏、禚氏、甗氏、崔氏、移氏、若氏、丁若氏、陆氏、大陆氏、并氏、百里氏、西乞氏、白乙氏、佘氏、佘丘氏、蛇丘氏、闾丘氏、鉏丘氏、籍丘氏、咸丘氏、梁丘氏、廪丘氏、蒲卢氏、卢蒲氏。汲(伋)氏。卢氏、徯氏、柴氏。章氏、彰氏、鄣氏、章仇氏。申章氏、赤章氏、赤张氏。三闾氏、葵氏等一四三个姓氏。
佘姓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东海荼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汉朝时期,东海滨岸地区有个地名叫荼山(今上海青浦),居住在荼山周围的住民,西周时期与周王室相争失败后,东迁至荼山地区,后来就以山名为姓氏,称荼氏。到了汉朝时期以后,一部份人随余字演变为“佘”,遂称佘氏,荼山也就变成了“佘山”。据古书记载,后来该支佘氏族人大多迁居于豫章地区(今江西南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至今。著名的清朝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对此的解释为:“佘氏音蛇,即汉书荼恬之荼,省文。”钱大昕所提到的“荼恬”,是汉朝时期一个人的名字,其“荼”字原本读音作yán(ㄧㄢˊ),后随周王室之官吏“掌荼”的读音转为周之官音,即xú(ㄒㄩˊ),再后北方转音为yǘ(ㄩˊ)、江浙转音为tú(ㄊㄨˊ)。掌荼,是西周时期的一种内宫官吏之称,就是专职为君王贵胄们制茶之官,当时主要是炮制茶汤,以使君王精力充沛,身心舒畅,其时药用价值比文化、饮料价值更高。掌荼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
该支佘氏族人的来源实际上属于以居邑名称变音形成的,有明显的“顺官”痕迹。
佘姓源流四
源于妫姓,出自东晋时期远古三皇之一人皇氏的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该支佘氏出自夏禹王之后,一说是三子少康,一说八子罕,皆名罕,被封于余地(余杭,今浙江杭州),为余侯,赐余为姓。据该支佘氏宗谱记载,自国邑中失之后,历秦汉,世居江苏之下邳。到了汉顺帝刘保时期,传有嫡孙余襢举孝廉,拜郎中。上溯余侯,世次缺略,牒谱自余襢始。余襢生余无颇,余无颇生余德浦,余德浦待制,鸿都门学,寻自免归。
汉献帝刘协初期的初平元年庚午岁(公元190年),余德浦避兵挈家南渡,徒于丹阳,后又迁歙州之南境。余德浦生余纯,余纯生余美,余美生余法,余法生余肇,余肇生余讽。余讽,字荩臣,乃改封佘姓之始祖。余讽在东汉末期为避兵乱,举族迁至南昌。东晋明帝司马绍太宁初乙酉岁(公元325年,实际上是晋成帝司马衍元年,未改司马绍年号),余讽历官都尉,兼经筵讲官,闻望日隆。后他以奏事见上,晋成帝曰:“余者,我也;讽者,讥也,卿欲为朕之敌人乎?”因赐改姓为“佘”,盖即余而少异之。余讽深喻上意,当即自请改名为顽,称“佘顽”。南昌佘氏自此开始。
佘顽生佘昭元,字君章,由进士官至镇海大将军节度使,征讨有功,敕封雁门之地,此后,该支佘氏族人因以为郡号,称“雁门衍派”,世代相传至今。
佘姓源流五
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时期吴氏后裔吴万邦,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编纂的《石门佘姓氏族源流》中记载:该支佘氏基祖叫吴万邦,他于明季由湖广武昌府通城县因苦于长吏苛求无厌迁徙石门县花薮乡阜邱山东麓,其裔孙散衍花薮乡的太平岗、岩子岗、上五通,桑植县及湖北鹤峰县沙道沟等处。至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递传十八代,男女丁口四百余人。在《石门佘姓氏族源流》中记载: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编纂的《吴佘族谱源流总序》中称:吴属渤海,系出于姬周章胙土,其后以国为氏。远溯者亦荒远莫可考。始祖吴万邦自湖广武昌府通城县迁居石门县之花薮乡,是为始迁祖。
吴万邦生有二子:长子吴显为长、二、三房分支之祖;次子吴兴为老二房分支之祖。自吴显、吴兴始,自改为佘氏,意为韬迹晦声,自此该支佘氏世代相传至今。
佘姓佘氏的起源
古今姓氏专家研究,说法很多,但大部分认为:佘姓由皇帝敕赐而来。
西晋(公元266年)初年,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叫余昭元,他东征西伐,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余昭元随武帝率军攻下雁门关(今山西省雁门关)后,司马炎大喜,对余昭元说:汝功勋盖世,不在人下,封镇海大将军,敕赐姓佘。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华姓氏中才有了佘姓,至今已经1700年。
佘氏得姓元祖佘昭元,字君章,生于东汉三国时的中后期,魏国人;卒年不清,大约在西晋惠帝时。其先祖在东汉为官。昭元公为司马氏夺取曹魏江山,统一全国,建立西晋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得受赐姓,封镇海大将军之荣。
佘姓是从余姓由晋武帝敕赐而来,佘姓和余姓就是同出一源,佘姓的始祖就是余姓的始祖由余。由余是春秋时秦国的大夫,担任宰相后,助秦穆公灭掉十二国,拓地千里,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的富强以及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引以为荣,以其字“余“为姓氏,并尊他为得姓始祖。我佘氏始祖也应就是这位为秦国统一天下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由余。
佘氏在雁门得姓后繁衍成名门望族。西晋以后,佘氏播迁到陕西、河北、甘肃等地,望居新蔡(今河南省境内)、新郑(今河南郑州),兴盛铜陵、歙州、新安(今安徽铜陵市大通、歙县)、南昌,其后分别又衍传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并逐至全国以到世界各地。
当佘氏族脉传至四十二始祖天奇、天富两公时,于元末明初天奇由休宁迁至原东流县张溪镇,天富迁至东流黄石矶,择水而居。故谱云“江左之佘姓有两族,一居铜陵之大通镇,一居东流与张溪黄石矶。”“鼻祖天奇、天富二公居休之阳源,弃乡井,别桑梓,一迁东流邑之张溪,一迁东流邑之黄石诚。”
佘姓家谱文献
湖南石门吴佘族谱,著者待考,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安徽歙县雁门佘氏宗谱六卷,(清)佘逸、佘炎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为[东晋]佘讽,始迁祖为[宋]佘承。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石门佘姓氏族源流,(民国),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东佘氏五修族谱,(现代)阖族编修,1995年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佘氏光宗怀远录,(现代)佘炳南主编,1999年计算机排印本。始迁祖为[唐]佘湖山,本支祖为佘玉。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佘姓字辈排行
黑龙江大庆佘氏字辈:国政广顺庆福禄泰海安...... 。
重庆涪陵佘氏字辈:“显笔荣宋宽福庆安仁定国佐朝廷盛永泰德崇兴”。
重庆长寿佘氏字辈:“仕贵多荣显中功孟吉祥传家发达远华国庆恩长”。
重庆巫溪、巫山佘氏字辈:“德庆隆鸣(宣)定(文)添堂仕欣显克国日启朝昌世锡荣光翼贻名扬大开运祚福应发祥义以作述永着馨香”。
重庆丰都佘氏字辈:“政文必玉庭希应国合知士世大兆起元浓耀盛时开华成本立发象庆新基忠孝传家远声名著鼎彝”。
湖北荆州佘氏字辈:“应启国以兴文明似必成世代高显祖永远定(正)乾坤”。
湖北十堰佘氏家谱:“腾及必逢学怀国林泽立文仕振乾坤朝廷先步登桂开枝南秀正君为中龙”。
湖北大悟佘氏字辈:“有大荣茂维心起信世必之光长发其祥德遵忠厚学贵纯诚时逢景运辅相朝廷”。
安徽芜湖佘氏字辈:“之敦祥培宗”。
安徽枞阳佘氏字辈:“家发方德绵延”
安徽太和、越南新郑堂佘氏字辈:“祥龙玉洪朝远天有金培德显祖先清诚敬义光前绪瑞庆昭明世泽延”。
湖南怀化佘氏字辈:“德映乾万邦朝廷”。
湖南邵陵佘氏字辈:“辅永如元必义应友再克廷兴大邦显祖荣宗宽福庆安仁定国佐乾纲孝忠世守芳型懋德礼承先继绪长彝训钦崇同宝鉴贤亲乐利萃嘉祥”。
湖南桃源佘氏字辈:“大宗绍绪上协高曾其子孝友丕家光庭学尚诗礼成章曰文体乃元善存良则仁材崇作用品如珍金希贤为志秉道正君忠必定邦治自安民泽愈山水时逢昌荣日献万言洪猷永升”。
四川仪陇佘氏字辈:“开元大到洪思书维邦起”。
四川遂宁佘氏字辈:“定国佐朝光宗”。
云南大关佘氏字辈:“应学忠才龙从朝献瑞光祖德传芳远礼义振家邦钟灵显富贵宗功世泽长克绍书香永毓秀发文章吉祥天星顺元亨万代昌福寿荣华美定国庆鸿恩仁修启智信贤孝见太平安全保位鼎明君守佐廷继统友俊英腾达培尚京颜曾思孟训江淮海汉清”。
云南丽江佘氏字辈:“安仁定国佐朝纲”。
江苏如皋佘氏字辈:“祖恩明德远步云发兆宏大业富为本先继可昌隆”。
陕西榆林、横山佘氏字辈:“万玉婵养子应广旺德高文武昌兴家振国强富贵永安详”。
广东潮汕佘氏字辈:“伯仲叔季经邦勉宜克绍琼桂维延齐登忠顺永昭贻翼肃忝世廷显名曰仁义礼智信纲常振古如新斯良秉彝之德天道元亨利贞”。
山东沂南佘氏字辈:“翔凤德增宝云贵富金良宗永玉明久沛宏士来守”。
佘氏一支字辈:“济富方善永世克孝安和思成”。
佘姓迁徙分布
佘氏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以雁门、新蔡、新郑为郡望。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从历史文献看来,佘姓是余姓转化而来的。佘姓,初见于南朝宋人何承天的《姓苑》。据《姓苑》上记载,佘姓起源于南昌。而《通志·氏族略》上记载,佘氏,音“蛇”,从示,唐开元年间太学士佘钦,是南昌人。另从《姓氏寻根》上追溯,古时没有佘姓,只有余姓,余转韵读蛇。佘与余,这两个写法十分相近的姓氏,它们之间也确有关系,从古人杨慎的笔记可看出其大概。清代学者张澍在《姓氏五书》上也指出,古代有余写作佘,音蛇。从这两书记载可知,佘、余两姓关系同出一源。从《姓苑》介绍的主要繁衍于新安,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歙县带的情况考察,二姓可能是一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代的太学博士佘钦。佘钦为南昌人,由此推测,佘姓的播迁时间较早。佘姓的得姓始祖,当同余姓一样,是为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富强基础的由余,有关情况,可参阅前已介绍过的余姓。余、佘二姓后来在安徽和江苏成了大姓。聚集地:据宋朝时候的古书《姓苑》上说,佘姓人多来自南昌那一带。唐宋年间,余姓佘姓先后进入莆田、仙游、泉州等八闽大地,江西、江苏、湖南、广东也留下他们迁徙足迹。佘姓宗氏祠堂往往刻有“雁门衍派”字样,说明他们源于山西佘太君一族。佘姓望居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新郑(今河南省中部新郑县)。
今安徽省的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枞阳、巢湖市和县、含山县、明光市,四川省的安岳市、西昌市、仪陇市、遂宁市、南江县,重庆市南川区、万州区,北京市,广东省的汕头市、潮州市、顺德区、普宁市、阳江市,湖北省的武汉市、宜昌市、恩施市、随州市、孝感市大悟县、黄冈市、咸宁市,贵州省的安龙县,江苏省的南通市、扬州市、江阴市、如皋市、连云港市、赣榆市,湖南省的望城县、邵东县、长沙市长沙县、怀化市会同县、益阳市南县、桃源县、张家界市桑植县、湘西州龙山县,辽宁省的沈阳市,吉林省的九台市,河北省的邯郸市、定兴县,山东省的莱阳市、日照市,云南省的昆明市、丽江市宁蒗县、红河州石屏县,河南省的长垣县、信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福建省的莆田市仙游县、漳州市、石狮市、厦门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彭阳县,陕西省的安康市、渭南市、西安市,浙江省的杭州市、湖州市,江西省的南昌市,越南、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台南市等地,均有佘氏族人分布。
佘姓郡望堂号
佘姓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新蔡郡: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故名,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晋朝时期晋惠帝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今河南新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南北朝时期北齐改为广宁郡。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
新郑郡:即今河南省的新郑市。(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弟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曰郑桓公,此郑建国之始。东周初郑武公迁都于此,曰新郑(今河南新郑,距郑州市三十八公里),以别于原陕西省之郑地。战国韩国灭郑尝都于此,当时为韩哀侯二年(甲子,公元前357年),秦过置新郑县,又分置苑陵县,同属河南郡。晋省新郑入苑陵郡地。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复置新郑县,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省苑陵入新郑,后不复变。唐、宋诸朝以来或属郑州、或属开封府、或属钧州,时有变动。明、清两朝时期隶属关系亦多有变动,自清朝乾隆六年(辛酉,公元1741年)又改属开封府,后直至清朝末期不再变。民国初期,新郑县属开封道,以后撤道,直属省辖。
佘姓堂号
雁门堂:以望立堂。
新蔡堂:以望立堂。
新郑堂:以望立堂。
慰忠堂:资料有待补充。
佑启堂:资料有待补充。
佘姓历史名人
佘钦
(生年待考),籍贯江西南昌人。著名唐朝太学博士,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佘氏名人。
佘赛花
(公元934~1010年),女,亦称杨令婆,封号佘太君,北宋名将杨老令公杨继业之妻;河北义安人。
佘应龙
(生卒年待考),铜陵人。著名明朝隐士。他终日沉湎于典籍中,以古人自许。后隐居泉山,以诗酒自娱,著有《泉山集》。
佘可材
(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大臣。历官襄阳府学训导、吏部验封司主事、通政司左通政,人称“佘天官”。
佘梅江
(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将领,福建闽南佘氏之祖。尊称梅江公,明朝时期为南京吾金卫。
佘世亨
(生卒年待考),字始大,晚号随时老人;顺德人(今广东顺德)。著名明朝收藏家。筑堂于广州越秀山下,藏古图籍、金石、字画。藏愈富,家日贫,求书、诗,画者络绎不绝。工诗文。著有《山人集》、《纪游录》、《佘山人诗集》。
佘翔
(生卒年待考),字宗汉,号凤台;福建莆田人。著名明朝官吏、诗人。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举人,任安徽全椒知县。后与巡抚、御史抵牾,即拂衣而去。之后他放情山水以终。工诗,以雄丽高峭为宗。著有《薜荔园集》。
佘翘
(生卒年待考),字聿云,一作聿文,号铜鹊山人;铜陵人(今安徽铜陵)。著名明朝文学家。诗、古文皆有名。万历举人。屡应会试不第。筑学圃,著书其中。诗文著有《翠微集》、《浮斋集》、《偶记》等,另有杂剧《锁骨菩萨》,传奇《量江记》等。
佘熙璋
(生卒年待考),祖籍江苏杨州人,居直隶宛平县。著名清朝书画家。能做诗、做文章,而以书法和绘画和绘画特别出色,擅长画竹,他的图章也刻得很好;他的书画作品中,有着诗歌、文章里的那种气息,在当时社会中评价很高。
佘华瑞
(生卒年待考),字胐生,号西麓,又号程斋;安徽人。著名清朝学者。清康熙年间诸生,选授桐城训导。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举博学宏词,不赴。与方苍为至友,拟荐为太学六馆师,兼纂《一统志》,辞归。著有《岩镇志草》四卷、《绿梦山人集》二卷等。
佘国观
(生卒年待考),字容若,号竺西,又号石癫、石颠,佘熙璋之子;祖籍江苏杨州,居直隶宛平。著名清朝篆刻家。父佘熙璋善画,为麓台高弟。佘石癫能世其学,善篆刻,尤工兰竹兼铁笔。印作曾被选入于《飞鸿堂印谱》。
佘姓近代名人
佘积德(1916-1981),安徽省金寨县人。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1年1月24日逝世,终年65岁。
佘惠(1897-1932),湖南省慈利县人。革命烈士。
佘巨源(1905-1931.4),湖北省公安县人。1924年在武昌中华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1924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在学校学习期间,积极探求真理,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3月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石首新场,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发展了一批党员,创建了石首第一个党小组和第一个党支部。还在石首北一区秘密组建了农民协会,为党在石首开展革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年5月,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武昌学习,9月结业后,分配到宜昌从事地下工作。1927年春,因工作需要,调江陵县郝穴人民自卫团任分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江陵、石首一带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4月,又一次到宜昌工作,化名宋爱国。同年底在宜昌被捕。1931年牺牲于狱中,时年26岁。
佘立亚(1897-1927.5),湖南省长沙县人。革命烈士。
佘希洵(1889-1927.8.20),祖籍湖南省浏阳县人,出生于台湾省。革命烈士。
佘靖(1946.12),女,河北省束鹿县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会长。
佘英(1874-1910.2.27),原名佘俊英,字竟成,四川省泸县(今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镇人。出身于贫民家庭,少好练武术。早年当过学徒、船工,加入袍哥义字。1894年20岁时考上清末武秀才。任袍哥大爷、泸州衙堂勇管带。后因不满清末政治腐败而辞职。为人重义疏财,好交朋友,被人称为豪士。1897年参加哥老会,被推为舵把。1906年8月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4年受《革命军》、《警世钟》等书影响,常宣传革命,被同盟会四川负责人黄复生邀赴日本。1906年4月抵东京,受孙中山接见。8月改名佘英,表示与清廷一刀两断。孙中山器重其才,委以重任:“西南大都督,负责联络川、滇、黔三省哥老会众,组织武装起义”。1907年初返回泸州,密设同盟会于小市,联络党人,发展组织。先后在永宁、江安、泸州、隆昌、叙府(今宜宾)等地发动起义未成。几次险些被捕。但没灰心,重往日本购买武器回川,以图再举。1909年先后在广安、嘉定发动起义未成,便率队赴屏山与熊克武等谋取叙府,沿途与清军遭遇,腹背受敌,弹尽粮绝,伤亡殆尽。遂率会党数人,至川滇边境豆沙关,又遭敌围击。自知不能脱险,乃向清军晓以革命大义,慨然被捕,囚于木制笼中,沿途仍向群众宣传革命,押至叙府。在狱中,痛斥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罪得。
1910年2月27日遇难,牺牲时36岁。临刑前吟成就义诗一首:牡丹初放却先残,未捣黄龙死不甘。我本为民兼为国,拼将热血洒红毡。
1919年被孙中山追赠为陆军中将。1938年国民政府明令给佘英公葬,后又拨款修建纪念碑(碑刻“追赠陆军中将佘先烈俊英字竟成纪念碑”字样)。1946年再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清史稿》补编二十一革命党人列传四有《佘英传》。碑塔至今矗立在泸州市忠山脚下市文化宫内。
佘畯南
(1915~1998年)广东潮阳人,出生于越南南汀。他于194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筑学专业。1952年入广州市设计院,历任高级建筑师、总建筑师、顾问总工程师、副院长、名誉院长等要职和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佘姓通用联
佘姓四言
泉山诗酒;
父子丹青。
——李文郑撰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铜陵人佘应龙,终日沉湎于典籍中,以古人自许。后隐居泉山,以诗酒自娱,著有《泉山集》。下联典指清代佘熙璋、佘观国父子,祖籍杨州,居宛平,均善画,佘观国又长于篆刻。
阖门聚义;
博士成名。
——佚名撰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佘起阖族一千三百余人聚于一门。下联典指唐·佘钦为太学博士。
佘姓五言
雁门绵世泽;
豸府振家声。
——佚名撰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铜陵县大通镇佘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佘太君夫杨继业曾率杨家将镇守雁门关、抗击契丹入侵。后来杨门只剩一家孤寡十三人,由佘太君领阵御敌,传为一时美谈。下联典指佘氏为当地望族,“豸府”,指官府。宋代有佘起,一门聚义一千三百余口,子孙以科第显名;明代有佘可材,人称“佘天官”。
佘姓七言
三朝元老贤丞相;
开闽金科第一人。
——佚名撰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石狮市石狮港边村佘氏宗祠联。上联失考。下联典指明代福建闽南佘姓之祖佘梅江,尊称梅江公,大明年代,南京吾金卫(可能相当现在的军长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