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文姓是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文姓最早出自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周朝建立后,武王追谥父亲西伯为周文王,后人有以此谥号为氏者,尊周文王为得姓始祖。
春秋时,文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战国时,文姓已经播迁到江准地区。两汉时,文姓西进四川、北上山西、南下跨过长江。唐朝时文姓已经出现在两广地区,尤盛在江西和安徽。其后,文姓在各地都有了分支。 宋、元、明600年中,文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文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西部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的文姓聚集区。在600年间,文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向南和向西是流动的主流。
文姓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和南方,总人口大约有204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5%,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107位。
文姓历史发展
文姓姓氏源流
一、文姓出自姬姓。
1.有说以谥号命名。周朝建立后,武王追谥父亲西伯为周文王。 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是为陕西文氏。 一说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这便是文姓的得姓始祖。
2.有说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他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是为河南文氏。
3.有说出自春秋时期晋国上卿范武子之子范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范燮,又名士燮,字子文,史称其为“范文子”,简称“文子”、“范叔”,是晋国范氏家族首领的继承人。史籍《晋语》中韦昭注:“文子,武子之子燮也。”
二、文姓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
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 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三、文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
1.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 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
2.出自春秋时期陈厉公妫佗之后裔,属于避讳改姓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敬君,原陈厉公之子仲,谥为敬,其支孙以谥号为氏。”
四、文姓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文学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文学掾,亦称文学史,是汉高祖刘邦设置的一种官位。
五、改姓。
1.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其祖先 (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
2.满族喜塔喇氏、文扎氏,蒙古族鄂依罗特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改姓文。
3.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土家族、黎族、壮族、布依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文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文氏,世代相传至今。
文姓得姓始祖
商朝末年,居于渭河的周族逐渐强盛,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借口杀了姬姓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商王文丁后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西伯归周后,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省长治)、崇(今河南省嵩县)等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西伯在位五十年。周朝建立后,武王追谥父亲西伯为周文王,后人有以此谥号为氏者,尊周文王为得姓始祖。
文姓迁徙传播
春秋时,文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战国时,文姓已经播迁到江准地区。两汉时,文姓西进四川、北上山西、南下跨过长江。唐朝时文姓已经出现在两广地区,尤盛在江西和安徽。其后,文姓在各地都有了分支。
宋朝时,文姓大约有18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3%,为宋朝第七十九位姓氏。文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30%。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四川、江西,这三省文姓大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广西。全国形成了北部晋豫冀、南部江西两块文姓聚集地。
明朝时,文姓大约有1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为明朝第一百位大姓。宋、元、明600年中,文姓人口增长为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文姓。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四川、江苏四省,大约占文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广东、山西、湖北、广西、陕西。江西为文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23%。宋、元、明时期,文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西部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的文姓聚集区。在600年间,文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向南和向西是流动的主流。
文姓人口分布
文姓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和南方,总人口大约有204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5%,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107位。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文姓人口由16万激增到170万,增长了10倍,文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西、四川、广东四省区,大约占文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西、重庆、海南,四省市占了25%。湖南为当代文姓第一文大省,居住了文姓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湘桂粤、川鄂两块文姓聚集区。文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桂琼、湘渝、贵州大部、福建西端,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以上,有的达到2.4%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4.6%,居住了大约69%的文姓人群。在福建中部、江西东部、湖北西北、安徽西南、河南南部、山西西南、陕宁大部、甘肃东南、云川大部、贵州西端、黑吉东部交界处、新疆西北,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5%--0.3%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9.3%,居住了大约15%的文姓人群。
文姓传统文化
文姓郡望堂号
郡望
燕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郡,秦、西汉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东汉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堂号
文姓的堂号有许多如六义堂、雁门堂、信国堂、正气堂等,其中多与信国公文天祥有关,实则因为后人崇敬和缅怀文天祥。
- 雁门堂
大约在距今三千年的西周时,在周文王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是为雁门文之发祥。其后人以其邑地名为堂号,此堂号为雁门文氏的大堂号。而随着文氏族人不断迁徙繁衍,由此衍生出各个小宗祠堂号。除今江西、湖南等部份地区文姓人以雁门堂为堂号,大部份地区家谱所载记的是小堂号。
- 正气堂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宋朝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不幸在广东五坡岭被蒙古铁骑俘获,从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被杀,一共在元大都(北京)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创作《正气歌》,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开卷点出狱中有“水、土、日、火、米、人、秽”七气,而文天祥说要“以一正气而敌七气”,歌中吟道:“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乃千古绝唱。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不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后来,文氏族人为缅怀天祥公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便以此诗名为堂号。今广东省,广西,香港,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文氏均用此堂号,其中多为天祥公继嗣之后代,或天祥公兄弟之后代。
- 信国堂
民族英雄文天祥宋代宝四年(1256年)进士,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二年(1276年)正月,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不过,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南岭。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文氏族人为激励后人,纪念天祥公之爱国主义,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以其科举功名为堂号,是为信国堂。今浙江省温州江记岛有一“宋文信国公祠”,两侧有对联: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成一舟。中间门庭大书:天地正气。广东潮汕地区、广西部份地区文姓多以信国为堂号。
- 六义堂
六义堂,为今湖南衡山,江西部份地区等文氏堂号。这里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此堂号的来源。在宋景定五年,文天祥莅永新固塘省族,闻族叔正道公(字公行,号蓬山)六个儿子俱中了举人,于是为其寝堂题写“六义堂”匾名,并赋诗赞之;吾爱张子厚,西铭识性情。四海皆兄弟,矧我有同姓。吾宗蓬山翁,屏居乐闲静。三峰笔格横,一水冰壶莹。才华众所推,声名日以盛。六子俱名经,择师必端正。岿然六义堂,昕夕事吟咏。经以雅颂风,纬以赋比兴。埙唱而篪和,金声而玉振。讲论俱精详,初匪隔壁听。儿孙立阶庭,兰玉辉相映。谈笑既雍容,衣冠犹伊静。雕盘错珍馐,芳樽酌佳酝。座客皆簪缨,劝酬总名胜。我为宗族来,升堂展家庆。因参谱系源,获睹文章印。心怀报主恩,无从接先进。忧国忘其家,老身况多病。朝野日疮痍,国是靡有定。临别泪纵横,闻风时问讯。由此,公行公的子孙繁衍盛大,分居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均以此作堂号,成文氏使用较多的堂号之一。
- 化蜀堂
此堂号多为安徽省舒城以及四川省部份地区文氏所用,皆因文氏蜀地基祖文翁(前156~前101),名党,舒城县春秋乡枫香树村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他成功地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石室”,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所以,其后人取其义,谓文氏堂号为化蜀堂。
- 在兹堂
在兹出自“念兹在兹”,《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今萍乡市陂头村文氏所用之堂号,其意为思念和感恩先祖功德。
- 蔚起堂
蔚起,蓬勃兴起,清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誉麾蔚起,诸生之诵法弥殷矣。” 用于宗堂,其含义是希望子孙后代绵绵无尽。湖南攸县寨裹文氏,先祖文翁,庐州人,仕西汉,裔孙时,字春元,后唐同光间宦居江西永新。始迁祖震,字向离,北宋后期授教於攸县寨裹。该支现用此堂号。
- 瞻麓堂
麓林属于山为麓;瞻麓,瞻望高山,其意是敬仰先祖之功德。湘潭鹿岭文氏现使用此堂号。迁吴始祖时,字春元,后唐时宦居江西。十九世孙郁商,字厚朴,居江西永新,为永新始祖。其子辂,字邦器,号周潮,明洪武间迁居湘潭鹿岭,是为始迁祖。
- 敦本堂
敦本,注重根本。水之清净在源,木之繁荣自根,作为文氏族人不要忘记了自已的根本。湖南醴南芷泉文氏用作堂号,始迁祖美济(字凤亭),原籍江庐陵淳化乡富田村(今吉安市富田乡文山村),先迁临江(今樟树市)新干黄山,又于元末再迁醴陵芷泉岭。
- 奉思堂
奉先思孝,发扬传统孝德文化。孝德文化以生命论为本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表现为孝敬父母、慈爱子女、夫爱妻顺、友爱兄弟、孝心爱心、和睦温馨。时至当今,抚今追昔,构建当代和谐社会。今湖南长沙杨林文氏七房所用,始迁祖丙三,袭祖业居江西吉安庐陵县固塘富田,明初洪武戊申(1368年)徙湖南长沙府善化县杨林冲檀木觜。
- 三山堂
湖南长沙杨林文氏敬房这一支以此为堂号,三山堂,取自本支先祖名讳。
- 嘉会堂
嘉会,多指美好的宴集,昌盛的际会。 湖南宁乡文氏亨房,始祖时,字春元,行四,后唐同光三年自蜀宦居江西吉安府永新县固塘。始迁祖丙三,字佑啟,号固塘,元末由江西徙居湖南善化杨林冲。五世孙亨,字咸吉,再迁宁乡,建祠嘉会堂,为本谱房祖。
- 孝友堂
《诗·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毛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意指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湖南长沙杨林文氏长房这一支以此为堂号,始迁祖丙三,字佑啟,号固塘,明初洪武间徙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今长沙)杨林冲檀木嘴。长房祖志高,字目升。
- 崇本堂
汉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夫为国,其化莫大于崇本……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崇本,崇尚根本。湖南长沙杨林文氏三房这一支以此为堂号,始迁祖丙三,字佑啟,号固塘,明初洪武间徙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今长沙)杨林冲檀木嘴。三房支祖志诚,字如神,改字慎独。
- 敦睦堂
敦,厚道;睦,和睦,以此为堂号,是希望家人或族群处事为人要厚道,相互间和睦共处,家和才能万事兴。江西萍乡大义口文氏之堂号,始迁祖文贤,字皇鼐,宋宝祐时自吉州安福塔桥迁宜春滨江,自滨江迁居萍乡大义口。
- 延庆堂
延,绵延昌盛;庆,福庆,吉庆,孝孙有庆。——《诗·小雅·楚茨》。延庆堂,萍乡文氏诚斋公支系堂号,系出“六义堂”蓬公四子昭叟一派,始迁祖必达明正、嘉间徙居萍乡湘东。七世孙集圣,字合三,号诚斋,为支族之祖。
- 绳武堂
《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朱熹集传:“绳,继;武,迹。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后因称继承祖先业迹为“绳武”。现绳武堂萍北桐田文氏。
- 明德堂
“明德”一名,语出《大学》,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意旨在追求光明正大的独立品格。江右南园文氏,现分居万安县罗塘乡浇田村一带,为明德堂号,始祖时,字春元,行四,后唐同光三年自蜀宦居江西吉安府永新县固塘。始迁祖迪红,字高明,泰瑛子,明初人。
- 西草堂
济宁文氏,回族,始迁祖显,明代人。其家族成员多为阿訇。
- 大有堂
大有,《易》卦名。即乾下离上。象征大,多。《易·序卦》:“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高亨注:“《大有》,所有者大,所有者多也。” 。又作 丰收之意。湖南长沙文家垄文氏以此为堂号,该支文氏系文彦博公之后裔,其孙皇鼐,复徙江西萍乡。传六世至泰发,避元末兵难迁居醴陵,居许子坝(又名石羊)。又数传至无愚,字致广,天顺元年至善化(今长沙)回龙铺文家垄,为始迁祖。
- 敦伦堂
敦伦,“敦”字意谓勉励;“伦”谓伦常,又谓敦睦人伦,每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都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任务,尽到自己的本分,这叫“敦伦”,人伦、本分如此,要去做。湖南醴陵东堡文氏,始迁祖贤叟,元末自江右庐陵徙居醴陵东堡。
- 道古堂
《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道古,称道古代;谈论过去。其意义在缅怀先祖,牢记祖德。醴陵东堡文氏,始迁祖贤叟,元末自江右庐陵徙居醴陵东堡。
- 庆余堂
庆余,谓先世积善的遗泽。语本《易·坤》:“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北周 庾信 《小园赋》:“昔草滥於吹嘘,藉《文言》之庆馀。”湖南湘潭柏阳文氏,始祖宝,宋末元初自江西永新迁居湖南衡山。裔孙廷书,於明弘治间徙居湘潭花石。始迁祖思政,廷书四世孙,再迁邑之柏阳。
文姓宗祠楹联
- 宗祠
- 楹联
济人利物雁门郡;震古烁今正气堂。
全联典指文姓的郡望和名堂。
报国萦怀,文章正气;啼鹃带血,义节丹心。
全联典指南宋民族英雄、右丞相文天祥。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军所俘,期间作《过零丁洋》诗示以抗元之志。后被押送元大都,迭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在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人传颂。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害。文天祥诗《金陵驿》中有“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诗句,表达了身虽死而魂魄犹念宋室的心愿。
囚不惜死,活不枉生,豪杰丹心酬宋室;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文章正气震元邦。
全联典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就义时,其妻欧阳氏在收尸时见其衣袋中有文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后说:“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遂自刭而亡。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汗青。
此联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祠联。
洛社英凤昌百代;文山浩气壮千秋。
此联为文玉钦撰文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魏大将文聘,下联典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洛邑耆英,出将入相;庐陵正气,取义成仁。
佚名撰文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大臣文彦博,司马光为相时,请文彦博任平章军国重事,后加太师衔,封潞国公。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人在洛阳组织耆英会,为一时盛事。下联典指南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
雁门世泽;正气家声。
大约在距今三千年的西周时,周文王姬昌八代孙中名唤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以祖(姬昌)谥(文)为姓,其后人以其邑名为堂号。今江西、湖南等部分区域文姓人以此为堂号。 宋代文天祥为左丞相、封信国侯,进屯潮阳,元将张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气歌》就义。此后文姓后人分别以“信国堂”“正气堂”为各宗祠堂号。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文姓多以正气堂为堂号。
传诗说礼;抚国附民。
典指晋初蜀汉时曾在太学传授《毛诗》、《三礼》的临江人文立,以及明代监察御史徽州人文献,以治行卓越而著称一时。
兴文化蜀;定策灭吴。
上联典指西汉时舒县人文翁,景帝末年任蜀郡守,在成都修官学,兴教化。下联典指春秋时楚国郢人的越国大夫文种。越王勾践时,越国被吴国击破,勾践困守会稽。文种献计,勾践入吴为人质,得免于亡国。文种主持国政,勾践归国,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了吴国。
竭忠体国;尽节勤王。
上联典指宋文彦博,连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下联典指宋文天祥,德佑初应诏勤王,后为元兵所执,不屈死。
词书列四绝;诗画第一名。
上联典指宋代诗书画家文同,善诗、楚词、草书、画,有“四绝”之称。下联典指明代诗书画家文元善,字子长,号虎丘,万历间卒,年三十有六。王穉登铭其墓曰:“画品第一,诗品第一。”
兼八法丹青之胜;擅一时丝竹之奇。
上联典指明代书画家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之誉。曾以贡生任翰林院待诏,三年后辞去。擅诗文书画,尤善书画,工行草,精小楷。他名重当代,学生甚多,形成了“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世称其画兼有赵孟頫、倪瓒、黄公望之长。下联典指宋代宁化人文宝,字仲贤,太平兴国年间进士,历官陕西转运使加工部员外郎、忠武军行军司马。能写诗,善篆书,尤其工于鼓琴。
文姓族谱文献
家谱名称 | 编纂者 | 编撰方式 | 藏地 | 备注 |
---|---|---|---|---|
[文氏家谱]一卷 | 文忠宇纂修 | 2000年稿本,一册,平装 | 铁岭县清河区红旗街文忠宇 | |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 (清)文含纂修 | 清道光十一年(1831)沈复灿抄本,一册 | 南京图 | |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附元和县志坛祠一卷 | (清)文含纂修 | 清抄本,一册 | 南京图 | 记事至清乾隆二年 |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 (清)文含纂修 | 1929年苏州曲石精庐刻《曲石从书》本,一册 | 天津历史博吉林图上图 | 三修本 |
[江西]文氏通谱二卷 | 纂修者不详 |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二册 | 上图 | |
[江西萍乡]萍西陂头文氏族谱不分卷 | (清)文啸山等纂修 | 清嘉庆十一年(1806)在兹堂木活字本 | 上图 | 存一册 |
[江西萍乡]陂头文氏四修族谱 | 纂修者不详 | 清光绪间在兹堂木活字本,一册 | 上图,存卷八 | |
[江西萍乡]萍乡文氏诚斋公支谱不分卷 | (清)文叔来纂修 |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延庆堂木活字本 | 上图 | 存一册 |
[江西萍乡]萍乡湘东县城文氏三修族谱四卷 | (清)文尧臣纂修 | 清光绪十年(1884)延庆堂木活字本,四册 | 上图 | 萍乡文氏三修族谱 |
[江西萍乡]萍乡湘东县城文氏四修族谱六卷 | 文星海等纂修 | 1922年延庆堂木活字本,五册 | 上图 | 存卷一至四、六 |
[江西萍乡]萍北荷塘尾文氏族谱五卷首一卷 | (清)文颖海等主修 | 清咸丰四年(1854)正气堂木活字本,四册 | 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 |
[江西萍乡]萍乡荷塘美文氏族谱七卷首四卷附优生录一卷 | 文励德等纂修 | 1946年正气堂木活字本,十三册 | 上图 | |
[江西萍乡]文氏族谱 | 纂修者不详 | 清末正气堂木活字本,一册 | 江西图 | 存卷首下 |
[江西萍乡]大义口文氏族谱十四卷 | 文汝鑫等纂修 | 1932年敦睦堂木活字本,十四册 | 上图寻源姓氏(缺卷十四)美国犹他(缺卷十四) | |
[江西萍乡]萍北桐田文氏族谱 | 纂修者不详 | 民国绳武堂木活字本,二册 | 上图 | 存卷三、四 |
[江西丰城]文氏重修族谱 | 文菊林等主修 | 1988年木活字本,二册 | 丰城市文发根 | |
[江西丰城]文氏家谱 | 文承録主修 | 木活字本,五册 | 丰城图 | |
[江西万安]江右南园文氏族谱 | 文传柳主编 | 2000年明德堂铅印本,三册,精装 | 万安县罗塘乡浇田村小组文传永 | |
[江西安福]文氏统谱 | 文起等纂修 | 据1993年木活字本复印,五册,平装 | 安福县横龙黄付三组文昌武 | 九修本 |
[江西永新]坑东固塘文氏族谱不分卷 | (清)文耕心等纂修 | 清乾隆十五年(1750)木活字本 | 上图 | 存一册 |
[江西永新]文氏统谱十八卷 | (清)文子鸿纂修 | 清光绪二年(1876)木活字本,六册 | 上图 | 存卷三至五、八、十至十四、十七、十八 |
[山东济宁]济宁文氏家谱不分卷 | (清)文殿楷等纂修 |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西草堂抄本,一册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犹他 | |
[河南光山]文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 (清)文德明等纂修 |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绵远堂木活字本,六册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犹他 | |
[湖北鹤峰]文氏族谱不分卷 | 文宗派等纂修 | 铅印本,一册,平装 | 鹤峰县容美镇龙井五组文学举 | |
[湖南长沙]文家垄文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附犹生录生生录 | (清)文其举等主修 |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大有堂木活字一,八册 | 上图 | 缺卷五、六、十一至十五 |
[湖南长沙]文氏长房族谱十卷 | 文光涛纂修 | 1930年孝友堂木活字本,十册 | 上图 | 七修本 |
[湖南长沙]文氏三房支谱六卷 | (清)文光锦纂修 |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崇本堂木活字,六册 | 历史所山西家谱美国犹他 | 四修本 |
[湖南长沙]文氏三房族谱四卷 | (清)文大厚等主修 | 1931年崇本堂木活字本,四册 | 湖北图山西家谱美国犹他 | |
[湖南长沙]文氏七房族谱十卷首一卷 | 文光焕等主修 | 1931年奉思堂木活字本,十册 | 上图湖南图 | 七修本 |
[湖南长沙]文氏敬房族谱六卷 | (清)文大衡等纂修 | 1936年三山堂木活字本,六册 | 历史所山西家谱美国犹他 | |
[湖南长沙]团山文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 | 文家暹等主修 | 1931年六义堂木活字本,十二册 | 上图 | |
[湖南长沙]文氏支谱 | 刘国曛等主修 | 1993年六义堂排印本,一册 | 湖南图 | |
[湖南宁乡]湖南宁乡文氏八修家谱十六卷 | (清)文武斌纂修 |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六义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 上图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刘作忠 | 存卷十、十四 |
[湖南宁乡]湖南宁乡文氏九修家谱十八卷 | 文怀亮等纂修 | 1925年六义堂木活字本,十九册 | 科图上图 湖南图 | 存卷二、三、五、七、十、十一、十三、十四 |
[湖南宁乡]文氏亨房族谱六卷 | 文光锡等主修 | 1930年嘉会堂木活字本,二册 | 上图 | 存卷一、五 |
[湖南桃源]文氏族谱三十三卷首四卷 | 文国鸿主修 | 1928年木活字本,四十册 | 湖南图 | 存卷二十六至二十九 |
[湖南桃源]仙源文氏族谱 | 纂修者不详 | 民国六义堂木活字本,一册 | 上图 | 存卷十八 |
[湖南石门]楚南石北文氏族谱四十一卷首二卷 | 文绍育主修 | 1948年正气堂石印本,二十册 | 国图上图 | |
[湖南石门]石门文氏族谱念三公世系 | 文绍岳主编 | 1998年正气堂排印本,一册 | 湖南图 | |
[湖南益阳]文氏七房谱 | 纂修者不详 | 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一册 | 湖南图 | 存卷十 |
[湖南益阳]益阳文氏七房七修族谱二十八卷首二卷末一卷 | 文建猷主修 | 1933年木活字本,二十六册 | 上图 | |
[湖南益阳]文氏通房谱 | 纂修者不详 | 清光绪间木活字本,一册 | 湖南图 | 存卷末 |
[湖南益阳]益阳子良岩文氏权房七修谱 | 文泽棠等纂修 | 1929年木活字本,十 | 上图 | 存卷首、卷一至七、十四至四十八、六十七至八十五、一百二至一百十三、卷末 |
[湖南益阳]澬阳文氏六修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 文敦勳等纂修 | 1929年雁门堂木活字本,十册 | 上图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 |
[湖南桃江]文氏泮房八修族谱 | 文永丰主修 | 2001年雁门堂排印本,三册,精装 | 湖南图 | |
[湖南安化]文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 (清)文存安纂修 | 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二册 | 上图寻源姓氏 | |
[湖南安化]文氏续修族谱三卷 | (清)文正围等主修 | 清同治十一年(1872)六义堂木活字本,三册 | 上图寻源姓氏美国犹他 | |
[湖南醴陵]醴陵东堡文氏族谱六卷 | 纂修者不详 |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道古堂木活字本,四册 | 上图 | 存卷一、三、四 |
[湖南醴陵]醴东东堡文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 (清)文景韩纂修 | 清咸丰八年(1858)敦伦堂木活字本,二册 | 上图 | 存卷首、卷二 |
[湖南醴陵]醴南芷泉文氏五修族谱 | 文昭徉主编 | 2002年敦本堂排印本,二册,精装 | 上图湖南图 | |
[湖南攸县]联滩文氏六修族谱十卷首一卷 | (清)文必学等主修 | 清六义堂木活字本,九册 | 首都图 | 记事至清宣统二年 |
[湖南攸县]寨里文氏七修族谱五卷首一卷 | 文惠元纂修 | 1943年蔚起堂木活字本,六册 | 上图 | |
[湖南湘潭]石羊文氏族谱 | 纂修者不详 | 清瑞石堂木活字本,二册 | 上图 | 记事至清道光三十年,存卷五、十六 |
[湖南醴陵]石羊文氏族谱八卷 | 文纪暑等主编 | 2004年瑞石堂排印本,八册 | 上图 | |
[湖南湘潭]柏阳文氏族谱八卷 | (清)文佐凯纂修 | 清道光十三年(1833)庆余堂木活字本,一册 | 上图 | 存卷一 |
[湖南湘潭]中湘古塘文氏三修支谱十卷末一卷 | (清)文洪翥等纂修 | 清同治八年(1896)刻本,十二册 | 中山图 |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源自中华文氏宗亲网。
文姓姓氏名人
文姓先秦秦汉
文种,春秋时楚国人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
文翁(前156-前101),庐江舒人,西汉循吏,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
文丑,东汉末年袁绍将领。
文姓魏晋南北朝
文钦(?-257),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拜扬州刺史。魏正元二年(255年)起兵讨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予幽州牧,封谯侯,镇北大将军。
文姓宋元
文彦博,北宋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封潞国公。
文同(1018-1079),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四川绵阳盐亭县)人。北宋画家、诗人,苏轼表兄弟。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学家。所作《指南录》可谓为诗史,狱中所作《正气歌》,为世所传颂。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姓明清
文徵明(1470-1559),明代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皆工,尤精于画,江南四大才子与吴中四才子之一,吴门书派与吴门画派的实际领袖。
文彭,明代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明经廷试第一,授秀水训导。官国子监博士。工书画,尤精篆刻,能诗,有《博士诗集》。
文嘉(1501-1583),文徵明次子。官和州学政。工诗文书画,继承家学。著有《和州诗》。
文震孟(1574-1636),明代官员,书法家,文徵明曾孙。年五十始成进士。崇祯初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文震亨(1585-1645),文徵明曾孙。天启五年(1625)恩贡,崇祯初为中书舍人,给事武英殿。书画咸有家风,山水韵格兼胜。明亡,绝粒死,年六十一,谥节愍。
文伯仁(1502-1575)文徵明的侄子,擅长画山水、人物画,山水画仿元代王蒙,笔力遒劲,岩峦郁茂。
文从简(1574—1648),明代画家,文徵明曾孙。
文俶,明代女画家,文从简女,文徵明玄孙女,精于花草虫蝶画的创作。
文祥,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盛京正红旗人。历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总理衙门大臣,参加“祺祥政变”。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文廷式,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赞成光绪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戊戌变法发生后,东渡日本。著有《云起轩诗抄》、《闻尘偶记》等。
文康,小说家,满洲镶红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驻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晚年作有《儿女英雄传》。
文姓近代以来
文运昌(1884-1961),湖南湘乡人,毛泽东的表兄。
文七妹(1867年-1919年),湖南湘乡人,毛泽东的母亲。
文强(1907-2001),毛泽东表弟。
文洁若,作家萧乾夫人,1927年生于北京,2012年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称号。
文兴宇(1941.8.6—2007.7.30)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
文颂娴,香港tvb女演员。
文章,男演员。
文俊辉,1996年6月10日出生于广东省深圳,韩国男子演唱组合Seventeen成员,歌手、演员。
文成浩,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顾问。
文静,女演员。
文伏波,1925年8月出生。水利学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文一波,1965年8月出生,湖南湘乡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文剑平,男,1962年出生于湖南,高级工程师,中国国籍。
文清,原央视主持人、演员、制片人。
文剑声,文天祥24代后人。2007年继承了戈尔达1000万英镑(当时约值港币1.7亿元)遗产。
文姓研究考证
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敬君,原陈厉公之子仲,谥为敬,其支孙以谥号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