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
逄(páng)姓始祖:逄伯陵。逄姓出自姜姓,起源于3000多年前,炎帝后裔逄伯陵,以国名为氏。据《万姓统谱》记载,炎帝裔孙名叫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临朐县石门山),建立了逄国,为伯爵,世称逄伯陵。后来周武王灭掉了逄国,该国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作为姓氏,这样就有了逄姓,故逄氏后人奉逄伯陵为逄姓的始祖。
逄姓姓氏源流
逄姓源出:
- 源流一
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炎帝后裔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山东省临朐县石门山),建立了逄国。世称逄伯陵。到了西周武王的时候,逄国灭亡,改其地为齐,改封给姜太公,逄国的后人以原来的国名作为姓氏,成为逄氏。
- 源流二
起源于夏朝,是有名的弓箭手逄蒙的后代。唐代的学者颜师古说,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逄蒙的后代。夏朝的时候,有一个出名的弓箭手叫逄蒙,曾经拜后羿为师。他的后代也随着他姓逄,称为逄氏。
- 源流三
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的齐国君主有车左官名逄丑父,他的后代也称逄氏。成为逄氏的又一支。在逄丑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因古代“逄”、“逢”、“蓬”三字通假,因称逄氏、逢氏、蓬氏,后来还有转为庞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逄姓迁徙分布
逄姓在大陆和台湾都被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山东青岛胶南,逄姓族人分布较多。
逄姓在青岛胶南市分布比较多。胶南就有几个村以逄为村名如 逄家台后,逄家桃园,东泮村、下村等,这其中皆以明初朱元璋扫北时期带过来的西南人口为主,大部分家世族谱最上方供的皆为逄义元。
今吉林省的长春市,江西省的鹰潭市,山东省的福山区、栖霞市、龙口市、安丘县、胶县,天津市,等地,均有逄氏族人分布。如今,逄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广西为多,此二省之逄姓约占全国汉族逄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逄姓传统文化
逄姓郡望堂号
- 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 堂号
计复堂:越王勾践从吴国回来,想报亡国之仇。大夫逄同建议说:“吴国德少功多,必定很骄傲。我们要是想灭吴雪耻,必须结交齐国,放弃楚国,跟邻近的国家友好,表面上对吴国友好。这样一来,吴国必然麻痹大意,我们利用它这个弱点,才能灭亡它。”勾践采用了逄同的计策,果然恢复了越国的强盛,灭亡了吴国。
北海堂:以望立堂。
谯郡堂:以望立堂,亦称谯国堂。
逄姓宗祠通用联
- 四言通用联
挂冠避世;易位全君:上联典指东汉北海人逄萌,字子庆,家贫,曾任亭长。后离家去长安,正值战乱,儿子逄宇被王莽所杀。他对友人说:“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到今天已经彻底完了,再不离开这是非之地,大祸就要临头了!”于是解下帽子挂在东都城门上,回乡带着家人渡海去了辽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他又去了崂山,养心修道,朝中多次征聘,他都不去。下联典指春秋时齐国人逢丑父,晋、齐鞍之战中,为齐顷公车右官(在车上右边护卫的武士),齐军战败,他与顷公换了位子,使顷公得以脱险。
挂冠去乱;抗节成仁:上联典指东汉逄萌,家贫为亭长,既而去之长安,时王莽杀其子逄宇,逄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即挂冠东都城门,携家属浮海客辽东。下联典指南宋逄龙,随文天祥抗吕师夔,战败没于阵。
- 六言通用联
北斗光焰无际;海涛澎湃有声:逄姓望族居住地“北海”二字嵌字联。
东汉司马门第;春秋大夫人家:上联典指东汉左大司马逄安,琅玡人。下联典指春秋时晋国大夫逄滑。
- 八言以上通用联
为国捐躯,领三军而抗敌;联齐亲楚,结四邻以自安:上联典指南宋大将逄文龙。下联典指周代名人逄同。
逄姓文物保护
逄萌墓碑:位于昌乐县河头乡古城村南,1594年(明万历甲午)建,后明崇祯、清康熙、光绪时三度重修。是纪念汉代隐士逄萌的石碑。碑高1.22米,宽0.655米。碑阳四周有线刻回形纹银边,中刻楷体大字“汉隐士逄萌墓”,右刻中楷碑文4行,记述建碑和重修年代及住持人。1985年夏,河头乡政府又立“汉隐士逄萌墓道碑”于该碑之右。
逄姓姓氏名人
逄姓历史名人
逄丑父:据《春秋谷梁传》和《左传》记载:鲁国的季孙行父秃,晋国大将郤克眇,卫国的孙良夫跛,曹国公子首偻,他们于公元前590年冬十月,同时被齐国邀请去做客。当他们到齐国后,每人都由齐国派使的侍者,季孙行父由齐国的秃顶侍者招待,郤克由齐国的独眼侍奉,孙良夫由齐国的踮瘸者陪同,曹公子由齐国的佝偻侍伴,齐国国君齐顷公之母肖太后同叔子在高处观看笑而讥之,客人非常不高兴的回国。晋国大将郤克认为这是齐国有意侮辱诸国,也是他本人的奇耻大辱,为雪此恨,次年(公元前589年),联合鲁、卫、曹三国军队,集战车八百乘,步兵六万,战于鞍(北马鞍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晋鞍之战”。经过一场鏖战,“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齐顷公乘坐的战车被树干绊住,骖乘逄丑父与齐君换装易位,晋国大将韩厥赶至,行臣礼,逄丑父“令”齐君去华泉取饮,齐顷公借机而逃。
逄 滑:一作逢滑,逄丑父曾孙,春秋时期陈国大夫。
逄 同:一作逢同,逢滑之孙,《吴越春秋》作扶同,越国五大夫之一。
逄 安:东汉时期大司马。
逄萌:汉朝人,字子康,一为子庆,汉北海郡都昌县(今山东省昌邑市)人。家境贫困,曾任亭长。县尉路过驿亭,逄萌候迎拜谒,感慨不 已,喟然叹曰:“大丈夫岂能为他人服役!”遂去长安就学,研读《春秋》。在长安时闻听王莽杀其子王宁,逄萌对友人说:“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于是悬冠于长安东郭城门,回归故里,携家渡海到辽东居住。
逄姓近现代名人
逄勇:男,1958年3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水利学会水文水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海大学环境规划与评价研究所所长。
逄先知,1929年10月生,山东胶县人。高中学历。编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见习秘书,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研究人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曾参与编写《毛泽东选集》等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