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
缑[缑,读音作gōu(ㄍㄡ)],现在在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利惠村全村都姓缑。在河南省偃师市有个缑氏镇(唐僧故乡)。①姓氏考略:周卿王食采之邑,以邑为氏。②孝子傅:陈留缑氏女,名玉。③魏书官氏志:渴侯氏改为缑氏。④千家姓:陈留族。 缑姓起源有二: 一、起源于西周,以封邑命氏。西周时,有卿士大夫因功受封于缑邑(今河南省偃师县)。
缑姓姓氏源流
缑(gōu)姓源出有:源于姬姓;源于职业;源于匈奴族;源于鲜卑族;源于塞族
缑姓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卿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时期,有周公的次八子因功受封于缑邑(今河南偃师),称缑侯。“缑”,是河南洛阳地区偃师县南部的一座山谷,在洛河与谷水(渑水)的交汇处,又叫做“覆釜堆”或“抚父堆”,是通往登封县的必经之地。由于缑侯实际上就是周王室的卿大夫,又是滑国的君主,为伯爵,因此也称滑伯。这在唐朝学者里泰所编的《括地志》中有记载:“缑氏,滑伯国也。韦昭云,姬姓小国也。”在历史文献《重修滑县志》中也记载“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为滑伯。”滑国国都原在滑地(今河南睢县),在东周初期,由于周王室迁至成周,因此滑国后来也迁到费地(今河南偃师缑氏镇),故又称滑国为“费滑”、“缑氏”,邻邦有卫国和郑国。
周釐王姬胡齐四年(齐桓公姜小白八年,公元前678年),滑国君主缑侯(滑伯)参加了春秋霸主齐桓公组织的“幽之会”,之后,由于靠近强大的邻邦郑国,弱小的滑国成为了郑国的附庸国(与国)。周襄王姬郑十二年(郑文公姬踕三十三年,卫戴公姬申二十一年,公元前640年),郑国因为滑国背叛郑国而依附卫国,遂出兵攻入滑国都城的缑邑,于是缑侯(滑伯)再次服从郑国,但当郑国军队退回后,缑侯(滑伯)再一次倒向卫国。因此,大为恼怒的郑文公在周襄王十六年(郑文公姬踕三十七年,公元前636年)再一次出兵讨伐滑国。当时,周襄王在周公的请求下亲自出面为滑国求情,由此触发了周王室和郑文公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周郑之间爆发了战争。至战国时期的周威烈王姬午二十三年(魏文侯魏斯四十四年,韩景侯韩虔七年,赵烈侯赵籍七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韩景侯从晋国那里继承了对滑地的管辖权。据史籍《读史方域纪要》记载:“显王二年(公元前367年),韩、赵即其所封,分国为二,河南、缑氏、谷城三邑属韩。”自此,“缑氏城”又取替了“滑城”之称,“缑氏”之名开始频繁地见诸于史册。例如在典籍《战国策》中记载:“秦惠文王五十年(嬴驷,公元前333年)张仪请秦伐韩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在史籍《史记》中也记载:“秦昭襄王四十六年(赢稷,公元前261年)亲攻韩缑氏、蔺,拔之。”显然,古“滑城”之名已经被作为历史遗迹尘封了起来,不再以行政辖置的城邑名称出现,而其另外的古称“缑氏城”、“缑氏镇”则在后世的历朝历代多为偃师县治,千百年来留名至今。
要注意的是:该支由缑氏族人因简笔所形成的侯氏一族,与费氏、滑氏、缑氏同宗同源,正确读音仍作gōu(ㄍㄡ),不读作hóu(ㄏㄡˊ),如今能否转俗读作hóu(ㄏㄡˊ),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缑姓源流二
源于职业,出自秦汉时期军工蒯缑,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蒯缑,亦称缑工,是秦、汉朝时期的专职军工工匠,是制作剑、刀的工序之一,即装饰剑、刀之握手的工匠。在上古时期以一种蒯草来缠绕剑把,以适手。以蒯草缠好之剑把,即称“缑”,全称“蒯缑”,其工匠即称蒯缑,或缑工。这在史籍《史记·孟尝君传·注》中有注释:“蒯草名缑,谓把剑之物。言其剑无物可装饰,但以蒯绳缠之,故云蒯缑。”后来多改以丝绦来缠绕剑、刀之握手,仍称其为“蒯缑”,属于精细工种,多为世袭。
在蒯缑、缑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称谓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蒯缑氏、缑工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缑氏、蒯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缑姓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昆邪王外甥缑王,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缑王,在史籍《汉书》中记载为:“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缑王也就是匈奴昆邪王的外甥,姓名失考,“缑王”是他的爵号。在大将军卫青击败匈奴主力后,河西的匈奴休屠王、昆邪王及部属四万余人计划一起降汉,在休屠王反悔之时,缑王协助昆邪王斩杀了休屠王,随舅舅一起归降西汉王朝。之后,缑王追随著名的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入胡地,在卫律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归汉。
汉武帝刘彻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再次组织了大军,准备出兵攻打匈奴,而新即位的匈奴鞮侯单于在整个匈奴大败之后“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赶紧派使者来求和,还把以前被扣押的汉朝使者路充国等人都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停止进军,派平陵侯苏武以中郎将身份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
缑王归降西汉王朝时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都内迁中原咸阳外城,即今陕西省的咸阳市长武县一带,后有以先祖爵号为汉姓者,称缑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缑姓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渴侯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的鲜卑拓拔部中有渴侯氏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十九年(公元493~495年)间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举实行汉化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因其氏族名称中的“候”与“缑”字古音相似,且汉译字形相似,因此便将渴候氏复姓改为汉字单姓缑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缑姓源流五
源于塞族,出自唐朝时期大将军尉迟恭之后,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今甘肃、陕西地区的一部分缑氏族人,出自尉迟氏家族,源于唐朝时期安西四镇之一的西域于阗国。古于阗国的主要居民属于塞族。公元前四~前二世纪中叶,生活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沿岸地区的居民群体被史学家称为“塞族”,属东伊朗人种中斯基泰族人的一支。实际上,直至唐朝时期,西域仍有于阗国,还有叫尉迟珪、尉迟胜、尉迟曜等的历代国王,尉迟胜还让位给弟弟尉迟曜,自己则亲自率五千军参与了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的一系列战斗。
该支缑氏族人原姓敬氏,是唐朝初期著名的大将军、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七的泾州道行军大总管、大司徒、并州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尉迟恭(字敬德)的后代。因受佞臣陷害,尉迟恭之子卫尉卿尉迟保琳的族人中有拆先祖之字为敬氏、德氏者,分别迁逃于甘肃、陕西等地隐居藏匿,后来其中的敬氏族人又分“敬”字改为苟氏、文氏,但因“苟”字与“狗”字谐音不雅,遂再改姓氏为“缑”氏,世代相传至今。。
缑姓得姓始祖
滑伯(缑侯)、缑王、渴侯氏、尉迟恭。
缑姓迁徙分布
缑氏是一个源出多民族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零三十位,望族出中山郡(今河南登封)、太原郡、陈留郡。缑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原来是周朝卿士的采邑,后代以缑为氏,是以邑为姓的姓氏。另一支缑姓,是由后魏时的渴侯氏改复姓为单姓缑,亦称缑氏。“缑”本来是河南省境内的一座山谷,又叫做覆釜堆或抚父堆。相传2500多年前,周灵王的太子晋,曾经在这座山上驾鹤成仙。缑地位于河南偃县的南方,春秋时期是滑国的领域,后来改置缑氏邑。时至今日,缑氏山的名称仍然继续保存,山下还有一个缑氏镇,是通往登封县的必经之道。这里便是缑氏家族的发祥之地。
今河南省的郑州市封丘县、洛阳市偃师市、安阳市滑县、周口市西华县、三门峡市、焦作市孟州市,甘肃省的天水市麦积山区、麦积区、秦安县、庆阳合水县,山东省的淄博市、齐河县、曹县,山西省的高平市、侯马市,浙江省的宁海县,四川省的三台县、绵阳市北川县、广元市剑阁县、江油县、乐山市,陕西省的西安市北关区、雁塔区、高新区、临潼县、渭南市富平县、渭南县、蒲城县,延安富县,上海市,北京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的廊坊市永清县、衡水市武邑县,辽宁省的沈阳市,湖北省的武汉市等地,均有缑氏族人分布。
缑姓历史名人
缑姓缑 玉
缑氏名人,历来以河南的为最多,他们的原籍,就在缑氏山。唐代有一本古书上记载,在东汉末时,出过一位孝女,叫缑玉,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人。《孝子传》上有她的故事。
缑姓缑 谦
明代宪宗成化年间缑氏名人。文武双全,做过辽东总兵官,又因功擢升南京右通政,颇有政声。
缑姓缑仙姑
唐代湖南省长沙人。修道后就住在衡山,八十多岁了,容颜却象年轻人。她在魏夫人仙坛修行,十多年了,一直孑然无侣。仙坛附近有很多老虎,游山的人必须成群结队、拿着兵器才敢进山,而仙姑在那里隐居,却毫无恐惧。数年后,有一只青鸟,象鸠鸽一样,红顶长尾巴,飞到仙姑的住处,自语说:“我是南岳夫人的使者,因为仙姑修道精苦,独自住在穷林,命我来给你作伴。”过了几天,青鸟又说:“西王母姓缑,乃是你的祖先。她听说你修道勤至,将派真官降临向你授道,但时机未到,你应当勤勉修行。”每当有人游山时,青鸟一定先说出游山人的姓名。过了一年多,青鸟告诉仙姑迁移到别处去居住,于是仙姑就移居湖南,鸟也随她而往。一般人是不能听懂鸟语的。郑畋从承旨学士降职到梧州,拜仙姑为师。仙姑对郑畋说:“此后天下多难,人间不可久居了,我将去九嶷山隐居。”一天早晨,缑仙姑就走了。
缑姓近现代名人
缑姓缑传明
(1929~),山东齐河人。济南花岗石厂党委书记,1990年离休。
1958年在济南建材总厂,曾出席济南市群英代表大会的代表,1979年被调入一个年年亏损的建材三厂任党委书记时,团结干部发动群众,书记厂长带头苦干,当年转亏为盈,从每年亏损二十万元,到盈利二十万三十万,第三年盈利六十万元,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并在全省范围内介绍先进经验。
1985年退二线后,开始研习书画,1986年入山东老年大学书画班学习,从初级班到高级研究班因进步较快,被介绍加入市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会员,和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在省市参展获奖。
1995年作品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展出,曾获第三届国际书画展优秀奖。199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中国文化艺术研修会时被誉为书画师,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有的作品被选人“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选”、“中国当代老年书画家大辞典”、“世界书画铭录”等。个人曾获中国当代老年书画家证书,曾多次选入山东省老年书画作品集和济南市老干部书画作品集。
缑姓缑桂林
(1944~),甘肃天水人。甘肃省清水县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1968年参加工作,曾在清水县草川、丰旺、白沙乡等乡镇医院锻练多年,接触大量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学验俱丰,1984年调入清水县中医院,现任中医院院长,并担任甘肃省中医学会会员,美国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名医疑难病特邀研究员,天水市政协委员,清水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先后发表或入选学术论文十多篇,多次出席全国省市级学术研讨会,被刊载入集的论文主要有《风水论治》、《补阳还古汤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少腹逐瘀汤治疗老年性阳痿》、《肝病之我见》、《通利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体会》、《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阳痿》等,1987年应邀在韩国日本讲学,并转让技术专利。
缑姓缑建华
(1945~),陕西富县人。陕西省延安市卫校延安市疑难病研究所高级讲师、主任医师。
1966年毕业于陕西省延安卫校,1981年毕业于省西学中提高班,1992年毕业于省首届中医研讨班。现任延安市卫校中医教研组组长、高级讲师、主任医师,延安市疑难病研究所所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被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聘为研究员,《世界传统医学杂志社》聘为特约编辑等职。他从事卫生工作三十多年,在工作中开拓进取,奉献求实,树立了良好的医风医德,并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为国家的医疗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延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他擅长中西医内科、妇科,在治疗胃病、肾病、肝病、心病、狂症、不孕症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见解,把教学、临床、科研溶为一体,在学术上很有建树,造诣颇深。他研制的肾炎丸治疗慢性肾炎、强肝丸治疗乙肝、愈疡散治疗溃疡病等专病专方疗效良好。在省级以上中医杂志、学报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二十多篇,其中《张锡纯学术思想初探》、《浅谈不孕症的辨证论治》、《纠正心衰汤治疗心衰》、《略论肝与妇科疾病的关系》等多篇获全国级、国际级论文奖。还著有《中医妇科诊治歌》一书。
1999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贴的专家。
缑姓缑建明
缑建明,甘肃天水市人。自幼习画,受业于当代大师黄胄先生。现为中国国家诗书画院名誉主席、炎黄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金石画馆副馆长、中国历史人物画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
缑姓缑安泰
(1953~),甘肃天水人。大专文化,经济员;历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五门炼化总厂厂长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化验分析监测中心副主任、副书记、书记等职。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拜名临池,师家“二王”,以魏碑、隶书、行草见长。作品入选海峡两岸书画展,赴香港、台湾、美国展出,并被国际书画会和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协会湖南分会永久性珍藏。作品在“亚细亚杯”中国书法艺术大赛中获佳作奖。“诸葛亮杯”国际书画摄影大赛获优秀奖。中国第四届“芙蓉环”硬笔书法,艺术大赛中获二等奖。作品录入《当代书画摄影家大辞典》、《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精英》、《东方书画艺术家精典大全》、《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世界当代著名书画真迹博览大全》等二十部著作。个人传略被载入《中国当代书法美术诗词名人辞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中国硬笔书法史》、《世界名人录》。荣获“东方书画艺术家”、“一级硬笔书法师”、“当代硬笔书法精英”、“国际书画艺术名人”等称号,现任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中级研修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创作员、福州大学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高级创作员、南阳中华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等职。
缑姓郡望堂号
缑姓郡望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汉景帝执政时期改称中山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南北朝时期后燕以为都城;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国置郡。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民国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中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缑姓堂号
中山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缑姓家谱文献
陕西延安八合缑氏家谱,(现代)缑文恩主编,2004年计算机排印本。原稿现被收藏在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缑文恩处。
缑姓字辈排行
河南封丘缑氏字辈:“振清建春……”
河南滑县缑氏字辈:“善永天克广清绪新张英立皆启福碌呈祥京章全世洪运久昌”。
四川广元缑氏字辈:“鸿绍镒春胡斯岸幕水韵久元洪东”。
缑姓缑姓宗祠通用联
缑姓四言通用联
灵雀识姓;
孝女成仙。
——佚名撰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孝女缑仙姑,传说她修道于衡岳,常有鸟飞来与她作伴,每有游山。则鸟必预说姓氏。后入九嶷山仙去。
道修衡岳;
望出太原。
——李文郑撰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长沙人缑仙姑,在衡岳修道,有灵鸟飞来为伴。每当有人来游山,灵鸟事先预报来人姓氏,往往都很准。据说后秋在九嶷山成仙而去。下联典指缑姓望族居太原郡。
缑姓七言通用联
抚父发源本一祖;
渴侯有因再列宗。
——佚名撰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河南省境内有座山叫缑氏山,又叫抚父堆。周王朝曾封王族于该地,在这里当了首领,这里就发展成为巷氏邑,成为缑姓的发源地。下联典指后魏代北鲜卑族复姓渴侯,改为缑姓之事。
功显荣擢右通政;
才高耀居总兵官。
——佚名撰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成化年间的缑姓名人缑谦,文武双全,做过辽东总兵官,因功擢南京右通政,颇有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