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一生的礼物

从一个好名字开始

寓意美雅致美字形美音律美
微信扫一扫,免费使用
百家姓

百家姓-姓氏起源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根据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 须姓源于风姓,出自周朝初期太昊伏羲氏裔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须,出太昊伏曦氏风姓后裔,有须句国。”西周初期,周武王将太昊伏羲氏的裔孙封于须句(今山东寿张、东平之间),建有须句国,亦称须朐国,子爵,史称其国君为“须句子
  • 丰姓,繁体为酆,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1位。
    丰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公子丰,在郑僖公时任大夫,丰的孙子施、卷以他们的祖父的名为姓氏,称为丰氏。周初,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封于酆国(今陕西省户县东),后人以国名为姓,称为酆氏。后来,后人中有取酆字的左边为姓(丰字的繁体),即丰字为姓,得丰氏。望居松阳县(今浙江省松阳县一带)。丰姓是当今较为少见的姓氏,人数不多,分布很广。丰姓名人有丰子恺。
  • 巢[巢、鄛、勦,读音作cháo(ㄔㄠˊ)],姓氏,主要源出有二,一为出自上古有巢氏,二为以地名为姓。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 关姓,中国姓氏之一。主要分布于河南、甘肃、山东、江苏等省,尤以河南省为多,约占全国姓的41%。在现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位于第153位。关姓历史名人,有武圣关羽;五代后梁画家关仝,工画山水,好作秋山寒林;宋代太学博士关景仁,多才多艺,音律、历数、草隶、图画无所不精,尤长于诗,有《关博士集》;明代画家关思,善写山水,晚年所作,苍润恬静,以画名重海内,与宋旭齐名;元朝戏剧家关汉卿,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传世优秀剧作;中共高级将领、八路军120师政委关向应,与贺龙一起开辟了晋绥抗日根据地关盛志安徽六安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兰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顾问等职 
  • 蒯,姓氏,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一为出自以国名为氏;其二为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其三为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历史名人有蒯光典、蒯通、蒯祥等。
  • 相[相,读音作xiāng(ㄒㄧㄤ),亦可读作xiàng(ㄒㄧㄤˋ)]。相姓,在全国人口约有16.2万,在各姓中排第320位,占全国人口的0.012%。夏朝有一个帝王叫相,他的后裔支庶子孙,有的就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另外一支相姓出自子姓,商王河亶甲居住在相地,后来又迁都他处,而仍然留居在相地的人,便以相作为姓氏。相荣是晋代的著名辞赋作家。相士芳是明朝文士,举为进士后当官,善诗文。
  • 查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7位。出于姬姓,属于汉族姓氏,春秋周惠王时(公元前676 --前652年在位),伯禽(姬姓)的后代、鲁国(今山东境内)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桓系子爵,食采于查邑(古谱写作“樝邑”,隶济阳),因以地为氏。查延(号东安)为查氏始祖。
  • 后姓是指上古东邑部族首领太昊的孙子後照的后代;另外传说炎帝后代共工氏有子名叫句龙,在黄帝时担任后土,其后代就以官名的一字为姓,称为后氏;另外西周时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巩的封邑郈,他的后代以邑名为氏,称为郈姓;后来省去右边的邑旁为后氏,称后姓。
    根据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记载,“后”、“郈”、“厚”是同一个姓氏的不同写法,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郈昭伯”,在《汉书·古今人表》中写作“厚昭伯”,而《汉书·五行志》中则变成了“后昭伯”。东汉典籍《风俗通义》中收录有“郈氏”。
  • 荆姓,中国姓氏中的一种,有很多种不同的渊源。
    现今,荆姓的人口大约有23万,占全国人口的0.019%,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六十六位。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山西、河南、黑龙江、安徽、山东。
  • 红 [红,读音作hóng(ㄏㄨㄥˊ)]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子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 游氏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郑国,是郑穆公之子公子偃的后裔。由于公子偃字子游,所以他的子孙才有“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游。春秋时代的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所传,后世的游氏家族,既然是传自郑国的公族,则诚然是圣君周文王姬姓的后裔。古代的郑国在今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地带,国都设于新郑
    游姓的得姓始祖是子游,考证于《元和姓纂》一书。
  • 竺(Zhú)姓,源出有二,一是出自竹姓,以国名为氏,后改为竺姓。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国,到了春秋时,其国君之子伯夷、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称竹氏。至汉代,有枞阳人竹晏,因避仇人而改为竺姓,其后沿用不改。二是源于古印度,属于外来姓氏。据《姓苑》和《汉书·西域传》等记载,古代印度天竺国,有天竺僧人来中国传教,以国名“竺”为姓。 
  • 权姓,中华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零三位。现今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权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权姓源出于子姓商高宗武丁有儿子被封在权国(今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 ),后来权国人及国君的后人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权氏。权姓有荣耀的王族先祖,并可追溯到远祖黄帝。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记载,权氏原是颛顼帝之后,子姓,是商武帝后裔。后来,春秋时期,权国被楚国所吞并,而楚武王公族大夫斗缗为权县尹,负责管理原先的权国人民,后来斗缗率领权国遗民谋反作乱,结果告败,自己也身死于此,但斗缗的子孙却以祖先的封地作为姓氏,称为权氏。故权氏后人奉武丁为权姓的得姓始祖。
  • 逯姓是传统汉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404位。 “逯”读音作lù(ㄌㄨˋ),很多地区也读作lǜ(ㄌㄩˋ)。因封邑而得姓,出处有二,一是源于嬴姓,二是源于芈姓。望出广平郡。
    历史上逯姓名人:逯普,逯中立逯杲等。
  • 盖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六位,人口约二十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5%左右。盖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 益(Yì)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州名,以地名为氏。汉朝的时候,四川省广汉属于益州管辖,在这个地方居住的人,后来有的以州名为姓,成为益姓的一支。 2、出自县名,以地名为氏。此县的居民有的就以县名的头一个字作为姓氏,称为益氏,成为益姓的一支。 3、来源于嬴姓,以祖上名字为氏。上古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中有叫伯益的,被推举为嬴姓各族的首领,并且赐姓为嬴,也形成了益姓的一支。还有其他之意,见下文。
  • 桓(huán)姓,中国百家姓之一。根据《姓氏考略》记载,上古时期,轩辕黄帝有一位大臣名叫桓常,他的后人就以其名字为姓氏,称为桓氏。由此可见,桓氏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故桓氏后人奉桓常为桓姓的得姓始祖。 
    春秋时期宋桓公齐桓公死后,二人的后代均以其谥号“桓”为姓氏。 作为谥号,“桓”字是“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之义,按古代《谥法》的规定:“辟土服远,克敬勤民,皆曰桓。”
    桓姓位列宋版百家姓》第407席,目前在大陆和台湾没有进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其郡望谯国郡堂号为“龙亢堂”、“匡晋堂”。
  • 公(Gōng)源流单纯,源出有四: 常用的说法是出自姬姓,起源于上古,以爵号为氏。上古周朝时,鲁国君主鲁定公,将他哥哥的两个儿子,一个叫衍,一个叫为,都封为公爵,时人称之为公衍、公为。公衍、公为的后代就以祖上爵号为姓,世代相传姓公。 得姓始祖:公衍、公为(见上)。
  • 万俟

    万俟(mò qí)姓 ,复姓,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姓氏,源出敕勒族的一个分支氏族。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409位。 
    北魏献皇帝拓跋邻继位后,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自摄领之。其三弟公族,号为万俟氏,成为敕勒族部落,居住于西北地区山西地区一带,支持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代国政权。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进入中原(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逐渐汉化,遂以部落名为姓氏,逐渐形成万俟姓,并在山东形成万俟氏聚集地,以兰陵郡、开封府为郡望,当代人口分布在安徽北京辽宁福建等地。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按史籍《魏书》记载一个以“万俟”为姓氏的人:万俟丑奴,原州高平(今宁夏固原市)人,曾经发动关陇起义。 
  • 司马

    司马(sī mǎ):西晋、东晋国姓为中国汉族传统复姓之一。源于西周程氏,故程伯休父为司马氏得姓始祖(有待考证)。
    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
    司马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司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万人。
  • 上官

    上官姓,复姓,在中国大陆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一位,上官姓人口排序第510位,约有7.5万余人。 
    战国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公子兰上官邑大夫,公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记载,汉代时,为充实关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其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邽。上邽,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即今甘肃通渭县西南。唐时,上官氏已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太宗贞观年间进士文学家、高宗朝官居宰相的上官仪,就是陕州人。唐末纷扰,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果了。上官名人,汉有上官桀上官皇后,唐有才女上官婉儿,宋有龙图阁待制上官均、礼部尚书上官鼎等。一说“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
  • 欧阳

    欧阳姓,中华姓氏之一,为今天汉族人口最多的复姓。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欧阳姓人口为90万。在中国排188位。 
    欧阳姓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无余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古人称山体的南面为山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欧阳姓以海鸟为图腾,郡望为渤海。 宋朝时,欧阳姓约有2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为百家大姓之一,位列宋版《百家姓》复姓的第4席,人口总数居复姓首位。当代欧阳姓的人口约9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全国第一百四十八位。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欧阳姓人口增长率呈下降的态势,这可能与欧阳复姓改单姓阳有关。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省广州西部、湛江北部、河源、江西省彭泽县(彭泽县欧阳为欧阳“懿”后代,生七子,遂为彭泽县欧阳氏七庄,有10000人以上)、吉安、永丰、万载,湖北省枝江、荆州、潜江,这三省大约占欧阳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湖南为当代欧阳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欧阳姓总人口的43%。全国形成了以江西、湖南为中心的欧阳姓聚集区。广东省欧阳氏宗人有居住在广州(从化),湛江(鸦翠)清远(连州),顺德均安。江苏省欧阳氏宗人有居住在丹阳西门外荻塘欧甲(司徒)、下坯欧甲(全州),金坛市直溪镇巨村村。 
  • 夏侯

    夏侯[夏侯,读音作xià hóu(ㄒㄧㄚˋ ㄏㄡˊ)],汉族复姓之一。
    夏侯(Xià hóu)姓源流单纯, 出自姒姓,以爵号为氏。周武王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后者在春秋时建立杞国
    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夏侯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60位,人口2万人。分布于山东曲阜、泗水、江苏南京一带。夏侯姓以后多省文简化为夏姓、侯姓,故此已相当少见。
  • 诸葛

    诸葛氏是中国的一个复姓,大部分诸葛姓由葛姓衍化而来。诸葛姓的杰出代表人物有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等。诸葛氏的起源单一。
    早在商朝,伯益的后裔葛伯,被封为诸侯,灭亡后,后世有一支迁居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后迁至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当地已有葛姓,故后来的葛姓取“诸葛”二字为他们的姓氏。秦代葛婴(陈胜大将)在农民起义中屡立战功,却因谗言所害,遭杀身之祸,而后世汉武帝刘彻为其不平,隧赐其子孙为诸县侯,由此,后人取“诸”及“葛”字,合姓“诸葛”;再一说,有“詹葛”一姓,在齐地的语系里,“詹”与“诸”两音不分,时间长久后,误传为“诸葛”。诸葛复姓望族居琅邪郡。秦始皇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诸城市、临沂市、胶南县一带。
  • 闻人

    闻人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复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少正氏,属于以世称名号为氏。鲁国的孔子和少正卯两个人都在开班讲学,听少正卯讲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孔子的学生也来了一部分,孔门出现了“三盈三虚”,孔子称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少正卯在讲学中很快成为了当时文人学士公认的“闻人”(名人)。后来,孔子当上了鲁国的司寇,代行宰相职务,传说他捕杀了少正卯,并把他的尸体示众三天。
  • 东方

    东方,汉族的传统复姓之一。以地为氏。伏羲氏“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遂以东方为氏 ,但已无从查考。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后代以东方为姓,奉其为始祖。 
    到了唐朝,东方姓已经成为平原郡的大姓望族之一。历史上的东方姓名人还有东方虬东方显等。 
  • 赫连

    赫连姓:意思是赫赫与天连接。那时匈奴族人对姓氏常作改动,和中原人的习惯不一样,也因为他们的社会形态也还落后些,权力和财产的承继关系也不稳定,所以姓氏的沿用也不稳定。
  • 皇甫

    皇甫(Huángfǔ),汉族传统复姓之一,出自西周。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的后代以“皇甫”为姓,称皇甫氏。又言出自子姓,是春秋时宋国公族的后代。
    皇甫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姓氏人口排名第529位,人口5.3万人。
  • 尉迟

    尉迟(读音yù chí)是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灭亡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如同中华之诸侯国。后来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
    尉迟氏是于阗国尉迟王朝的国姓,先后出过三十八位国王,国祚长达1238年,如尉迟僧乌波、尉迟苏拉。
    《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于阗王名“位侍”,可能就是尉迟的异译。《新唐书·西域传》记载于阗“自汉武帝以来,中国诏书符节,其王传以相授”。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建国后说:“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可知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控制着于阗政权。据研究,尉迟本不是姓氏,而是最初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自第三代于阗王起,用这一头衔作为姓氏。
  • 公羊

    公羊,读音作gōngyáng,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十二位。源于姬姓,出自先秦时期鲁国的公孙羊孺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